第五百八十章 破氐蛮,易如反掌(1 / 2)
最快更新晋末多少事最新章节!
不少之前就和关中盟做生意的商贾,心中都忍不住嘀咕。
又是约法三章?
他们是知道杜英当时建立关中盟的时候,是和各家坞堡约法三章的。
只不过人家汉高祖的约法三章,那是三条规矩,简单明了,而且在这些精明的商贾们看来,如此粗疏的说法,实际上就是三条底线而已,而在这底线之上,是有很多小利小惠可以获得,也有很多空档可以钻来钻去的。
然而杜英当时的约法三章,甚至都直接把晋律给搬出来了,只是作为其中一条。
这那里是三条规矩啊,这简直都能够写成三大本规矩了。
至于一些初来乍到的商贾,面面相觑,这约法三章是什么意思?
毕竟上一个这么做的人,后来正是以关中为跳板,成就了四百年霸业。
杜太守此举,可有深意?
于是,在一道道复杂的目光之中,杜英沉声说道:
“其一,商贾行商,当恪守行规,忌强买强卖、哄抬物价。
其二,长安城中商贾,既享受长安太守府之优惠,自当听从太守府的调度,如有需要之处,当鼎力相助,日后亦有重谢。”
前两条说出来,大家不由得露出些轻松的神色。
这些都是可以理解并且也能接受的。
他们享受太守府的好处,在军中需要粮食和物资或者市场物价需要调控的时候,配合行动也是应当。
而且以关中盟之前的信誉,杜英也必然会相应弥补他们的损失。
杜英则接着说道:
“其三,长安商贸,汇聚八方,但是敌是友,应请示于太守府,未经同意,不得私自贩卖货物于敌寇。
氐蛮、河北鲜卑、仇池等,目前皆在此之列,否则将视为通敌卖国,以叛乱之罪判决!”
简而言之,守行规、听调遣、不通敌。
看似简单,但是做起来又岂是那么容易?
堂上气氛,登时微微一冷。
大家不辞辛劳前来关中这等战乱之地,看中的还不是关中重要的交通枢纽位置?
若是不能把生意做到这些地方去,那他们前来关中还有什么意义?
关中可就变成边角之地了,难道只为了方便绕过荆州来联系巴蜀和江左么?
王猛开口解释道:“而今王师和这些胡人仇寇还在厮杀之中,若是后方的粮草物资都转运到了胡人手中,那岂不是拿着自家的货物支持胡人杀害王师将士?
不过这并非完全不让诸位同河北、中原等地的胡人有任何的贸易往来,只不过这些都需要提前向太守府报备,由太守府统筹押运,前往和胡人已经商议过的榷场。
最后获得的利益,太守府会按照货物的数量和市价全部返还给各家。当然如果日后诸位愿意在长安定居以及开设商铺、工坊的话,那么如何返还,甚至是直接把货物售卖给太守府,都可以商榷。”
并不是没有路,只不过太守府想要把控住这条对外贸易之路。
商贾们释然。
王师提出这样的要求,已经很给面子了,而且这其中如果真的没有猫腻和克扣的话,大家的确可以接受。
毕竟对外贸易本来就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尤其是把南方的丝绸、茶叶等售卖到草原上去,更是很有市场。
现在有太守府代劳并且派遣兵马护送,无疑还能减少很多风险。
“而且诸位不需要担心,氐蛮掌控安定、岐山等地都只是暂时的。王师平定各处州郡之后,从长安向河西,便是一条坦途,勾连西域,绝对不是说说而已。”杜英接着道,“诸位的商队,日后也有机会出现在西域古老的商路上。
余相信,那丝绸之路、流淌着蜜与黄金之路,将会重现两汉时的辉煌。”
对于未来打通西域贸易之路的保证,这是杜英所能给出的另一个吸引商贾之处。
他杜陵杜氏的身份,显然就是不错的担保。
不过杜英自己清楚,杜家在河西还没有到一手遮天的地步,甚至应该已经逐渐需要承担猜忌。
因此打通河西商路,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
杜英说的信誓旦旦,实际上也是在画大饼。
这也是他为什么一开始没有直接说这件事的原因,免得这些家伙以后发现兑现不了之后,会有不满。
而现在说出来,只是表达杜英对于未来的美好规划和期许罢了。
不涉及到杜英的许诺,也不作为谈判的筹码。
商贾们当然也没有把这完全放在心上,甚至一些久在关中的商贾,都当做没有听到。
现在王师还被困在渭水南岸,半步不得进呢。
现在只要不被氐人再反推到长安城下就可以了,要求不高。
至于击败氐人、凿通河西,那谁知道等到猴年马月?
大堂上没有多少应和之声,一半是因为一些人不相信,一半是因为一些人,比如沈氏等江左初来乍到之人,对于杜英所说的还缺乏概念,所以大家都没有响应。
不过匆匆而来的脚步声一下子打破了有些尴尬的气氛,一名传令兵疾步走到堂下,朗声说道:
“启禀太守,朱将军奉命奇袭氐蛮在渭水南岸的营寨,已破寨而入,王师三军鼓噪齐发,氐蛮败退,争抢渡河,死伤者无数!而今渭桥已为我军所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