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回 小心应付(2 / 2)
曹操准备把邺城建成一个新的大本营,而冀州地区被战乱所破坏的生产又没那么快恢复。自然是要从许昌这里调集大批的物资过去。这本来也无可厚非,但荀彧相信如果陆仁在,一定可以把这些调集过去的物资发挥出最大限度的作用。而像现在这么个调法,就真不知道会多出多少的无谓损耗。
赵雨这时到是接过了话头:“先生他在得知曹公攻克邺城的消息之后,曾经对我说过冀州之地只要战乱平息,想要恢复元气固然很难。但如果只是初步的恢复生产却并不是什么难事。只要曹公下榜安民,减免去一些百姓的税赋,再稍缓一下武事,最多也只需三到五年就可以初步的恢复过来。而且冀州之地人才济济,有的是能为曹公所用之人,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也绝对不少,就看曹公怎么取用。反到是他如果去了冀州,却很有可能会因为出身贫寒之故而难以服众,多半还会惹来诸多世家大族的不满之心,介时先生他纵然是有天大的才能,也一样的会行之无用,闹不好还会惹来杀身之祸。”
荀彧与郭嘉讶然的对望了一眼,然后各自摇头。老半晌过去,郭嘉才讷讷的道:“看来这小子较之以前都要圆滑世故得多了。记得以前这小子在对待这一类的事情的时候就很精明很小心,而他现在比以前还要注意这些事情的话……”
赵雨看看二人,自己这里并没有说话。其实陆仁当时在与赵雨谈论起这些事情的时候,接在后面的还有几句话,但是赵雨很明智的没有说出口。而陆仁接在后面的话其实意思也很简单,无非就是他陆仁帮曹操把生产力给搞上去了的同时,也会帮曹操给顶上大量的黑锅。再以曹操的性格,在需要安抚那些宗族势力的时候,诂计会毫不犹豫的把陆仁当成替罪羊给踢出去。
而陆仁会说出这样的话也不是瞎抱怨,因为陆仁清楚曹操在初期战无不胜的时候,那些世家豪族还多少有些顾虑。可是曹操在赤壁战败之后,那些世家豪族就好像是找到了一个可以向曹操下手的缺口,曹操的后方也就开始变得不怎么稳定。
至于那些世家豪族为什么要这么做,说白了无非就是士族地主阶级想垄断官场仕途的想法与曹操“唯才是举”的作法产生了矛盾。而这也是造成了曹操前期无往不利,后期却举步维艰的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因为曹操的作法极大的触动与破坏了当时作为社会主流的士族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
在这种情况之下,除非曹操能够发动一场能够改变社会形态意识的革命,否则曹操就只有被社会主流的士族地主阶级给淹没掉。可惜很遗憾的是曹操根本就没有那个能力,当时的社会形态意识也还远远没有达到可以发动那种革命的基础条件。
总之,这本身就是一个无法调节的矛盾之所在,而政治又偏偏是一门需要懂得妥协的艺术,那么曹操在必要的时候,在需要得到那些士族地主阶级的支持的时候,就肯定会对他们作出一定的让步。而这个时候,作为主要施政人员的陆仁,自然是会成为曹操不得不牺牲掉的对像之一。甚至别说是陆仁了,就连荀彧都可以说是这种情况下的牺牲品。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从表面上来看荀彧是因为阻挡了曹操的称公野心而触怒了曹操,但深入的一想,曹操是终生都没有称帝的,因此也可以认为曹操并不重视这些虚名。那曹操又为什么一意的要称公,乃至后面的称王?说白了其实就是那时的曹操已经不是他自己一个人的利益的事,他的身后有着太多太多想从曹操的手上分到利益的人。
所以曹操也是不得不称公、称王,因为曹操不称公称王,跟在曹操身后的那些人就很有可能会得不到利益。而荀彧的阻止,等于就是想阻断那些人的财路,那些人又哪里会肯?
当然了,陆仁想明白这些事情实在是有点马后炮的感觉,而当初他在许昌当官的时候又哪里会想得那么深?当时的陆仁,也仅仅是知道他不能把那些士家豪族得罪得太紧而已,施政的时候也一直是在玩擦边球。再一个当时的陆仁也只是准备混个几年就闪人,就算是有所得罪,在他闪人回了现代之后也都没了什么关系。不过现在的陆仁却因为自己弄了个夷州出来,也就不得不在这一类的事情上面多作分析,不然只怕自己到时候是怎么死的都会不清不楚。
到这里也扯得太远了,就此打住。只说荀彧和郭嘉在与赵雨闲谈了这么久之后,郭嘉才终于开口问道:“雨丫头,你这次到许都来到底是所谓何事?我可不相信你只是故地重游这么简单……当然也不认为你是来当细作的。那小子如果是想打探许都的消息,随便派个精明点的人到许都来就行了,派你来根本就不合适。当初在官渡一役的时候,你可是跟在主公身边立下了大功的人,许都之中认得你的人虽然不算很多,但也不在少数,义浩那小子不会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的。”(未完待续。)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