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生民百遗一(1 / 2)
在一片孤冷的榆林似夏州这样的主要城镇要热闹些毕竟还有些人气但这份热闹也极其有限。除了驻扎的重兵就是一些接济的难民。
整个夏州城外还是一副凌乱的景象大量的难民汇聚于此即便有官府的维护也难以见到一丝安定祥和到处都是随意搭建粗陋的篷寮木栅这是难民们数月的栖息之地。
人也有如行尸走肉如今所有人都在苦苦熬着等待着解禁的一日生活所需只能依靠官府微薄的救济粮。
在这方面官府实行严格的口粮配给而这种救济粮也只是让他们维持性命不饿死而已想要吃饱是不可能。朝廷的粮食更多还是充当军粮供应平叛的军队以及战功赏赐救济难民只是顺带罢了。
而即便如此夏州本地的难民们还得感恩戴德战争背景下要求也没法太高。否则在生产秩序完全破坏难以维继的情况下所有人都得饿死。
当然要说一点怨气都没有也是不可能的但是随着榆林平叛的发展以及开春后“大清洗”的展开所有的怨气都消解了。
至少他们是汉人官府还有一点“爱护”还能得到一些救命的口粮也不用像那些散落民间的人一样被人斩去脑袋拿去请赏换钱。
夏州作为榆林道治算是当下最安全的地方了即便贼势最盛之时都不敢贸然靠进犯。而现状也正是如此偌大的榆林也只有这些城市据点还有点残酷人间的样子至于其他地方几如绝域游荡着的都是些孤魂野鬼。
事实上为救济这些难民朝廷付出的代价也不小几万人的纯消耗还是接近半年的时间即便以最低水平的粮面供给加起来也是一笔不菲的支出。
而所有的粮食物资都是从外部输入运输成本也从来是居高不下尤其在去年寒冬以及大乱正酣之时每输送一石粮食都需付出数倍的成本。一直到大部叛军被消灭运输压力方才减轻了些但也有限。
以往按照汉军征服作战的习惯都会采取一些战时生产政策既安置平民维护治安也减轻朝廷压力。但这一套在榆林的特殊环境之下也无法展开。
有鉴于大量的损耗开春之后行营这边又进行了一次难民转移工作将夏、盐、灵、绥等地的难民向关内、河西转移以此减轻榆林消耗也继续让邻道官府分担压力。
夏州这边原本接收了上万难民这已然不少能够活着抵达州城接受庇护的都是幸运的也是少数的。
不过如今也只剩下不到四千人大部分都被官府转移走了“武装护送”而剩下的都是些老弱命硬也不愿意再折腾了。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接任不到半年的榆林布政使张齐贤对迁民政策十分排斥。虽然过去的半年他的工作重心也在平叛上但如今乱事渐休他自然不能再只考虑平叛一方面需要为榆林的恢复做打算。
然而叛乱与战争带来大量的死亡人口锐减不是腰斩而是十室九空十不遗一。如今眼瞧着境内仅存的一些难民都要被送走张齐贤哪里还能坐得住。
二月的时候终于从盐州匆匆赶来入驻道府同时求见赵王刘昉希望他能下令取缔迁民政策将榆林仅剩的一点元气保留下来。言辞激切甚至有冒犯之嫌但热血上涌的张齐贤也顾不得许多即便得罪赵王也在所不惜。张齐贤的反应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要是榆林人都没了他这个布政使还有什么价值牧守一方圈里羊都没有牧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