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赵匡义有个大胆的念头(1 / 2)
赵匡义是有理由破防的对于赵普的归来经过这段时间的琢磨他已经接受了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准备。但刘皇帝最终对赵普的礼遇以及职权委任依旧让赵匡义发酸。
即便赵普当年担任首相之时职衔最高也只不过是尚书左仆射如今直接委以尚书令名副其实。另外还要加一个内阁大学士衔以政事堂宰相挂内阁大学士头衔仍旧是刘皇帝当国以来第一例。
虽然自内阁成立以来就一直是一个虚衔并没有真正起到制衡政事堂的效果但其政治地位与待遇却十分高能挂此衔者无不是公卿勋贵、柱国大臣并且不是随随便便一个退居二线的大臣都有资格的。
何况即便不掌握实权不处理具体事务那也是刘皇帝的顾问大臣可以参赞任何军机大事对朝廷的影响也是实实在在的。
刘皇帝初设内阁之时便有人研究过这个机构《会典》里边关于其职能的描述有些笼统但很多人都看出来这就是有效彷当初崇政学士的作用是刘皇帝平衡朝局的一项举措只不过侍从在刘皇帝身边人从一些资历浅薄的年轻后生变成了一个个功成名就的勋贵大臣而实权则被大大限制了。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换源神器huanyuanapp 换源app】
而由于刘皇帝的长时间放权内阁渐成虚职到如今则完全沦为顾问的角色并且现状是顾而不问。只是有一点比较关键的是职权之轻重并非完全依照朝制规定而来有的时候看的是皇帝的意志这比起那些死板的制度显然更加重要而越是权力金字塔尖处越是如此。
毕竟高处的位置太窄皇帝的影响力与掌控力也就更强。拿首相来说大汉从来就没有设立首相一职不论是《会典》还是《总类》等书卷条文之中对官制的阐示中都没有关于首相职位权的定义。
而大汉首相的来源只在刘皇帝的态度以及朝廷日常工作中所形成的一种共识。朝廷可以设七位、九位乃至更多宰臣但谁能成为众臣之首享受最丰厚的相权谁能和协同僚、辅弼皇帝调理阴阳这一切都以刘皇帝的意志转移而转移。
内阁与政事堂之间的关系也是类似此前刘皇帝将事务权下放给太子与政事堂时内阁就是虚设但这两年随着刘皇帝开始重新深入过问乃至干预朝政之时内阁的权势又有所增加如今除了赵匡胤、向训、李洪威等几名公卿元勋挂着大学士衔外刘皇帝又新增补了四名内阁学士协助他处置国务。
权力的平衡转移趋势已然十分明显在这个当口刘皇帝让赵普兼内阁大学士的用意就容易揣测了这是表明对赵普的信任表示对赵普改革的坚定支持。
这样的形势对赵匡义而言自然就不乐观。赵普可不是宋琪、李昉、王着、吕端那些人赵匡义心中格外忌惮根本没有压制的可能甚至只能小心应付。
赵匡义这个宰相与其他人不同并没有直接兼管的部司曾经先后负责过刑部、工部但都在这两年的调整中被剥夺了。
因此至少这两年而言赵匡义并没有实际控制的部司手中的权力并不牢靠宋琪、李昉在任时他什么都能过问一下甚至插手但是赵普回来那怕是什么都管不了了。
赵匡义甚至可以想象到今后的数年里他在赵普的“淫威”下瑟瑟发抖才干难用壮志难伸乃至被排挤出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