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挺身而出小老头(2 / 2)
感言这东西以往他完全不明白但跟随朱浩时间久了朱浩没事就让他写点感言其实就是心得体会孙孺感觉朱浩是借此折磨他。“可惜没法接近京师儒学界的核心层不然真得好好留意他们在钻研些什么……历史上大明文坛即将要迎来一个青词至上的年代已处在漩涡附近的士子估计都还没这种意识心学难道真要等王守仁从朝中退下后到各地讲学才能迅速发展开来?”
朱浩心中满是迷惑。
南方儒学学术研究氛围强许多而北方士子更加务实朱浩旁听过南北方士子的文会就能清楚感觉到其中区别。
北方士子更多是探讨经义而南方则多探讨理学、心学朱浩本想在科举前为自己找到一个学术的切入点可惜未能如愿。
身为读书人若将来有机会位列朝班必须得加入这群人如果学问上没有任何倾向那将意味着你跟任何一个圈子都格格不入没人会欢迎野路子出身的读书人。
这也是为何来京城赶考的士子放着科举不去理会没事就喜欢坐而论道因为他们需要用这种方式让别人了解他们不单纯是为将来跻身朝班就算考不中进士也能在文坛混个名声。
……
……
进入二月。
京师天气暖和许多走出去后不用里三层外三成裹得那么严实但气温还是比南方冷太多。
孙孺感染了风寒不算严重却有了理由不用跟着朱浩出门。
朱浩出去时改而带上公孙衣和蒋荣然后时刻留意是否有锦衣卫的人跟着朱四那边暂时顾不上需要等会试结束再说。
这对朱浩而言将是人生迎来的最大挑战。
院试之前的三场考试朱浩完全是靠真本事当时对手并不强。
乡试靠押题而会试则因蝴蝶效应影响押中题的可能性不高且对手都是四海内浸淫学问多年的老学究想从中脱颖而出对于一个不是以四书五经起家的后世学者来说除了靠这一世的积累就要凭借两世为人的经验。
二月初二。
朱浩一如既往带着公孙衣、蒋荣出门参加文会却见很多人往顺天府衙跑。
“看样子有热闹可瞧。”
蒋荣瞪大眼兴趣浓烈。
他这样的军户出身的子弟最喜欢凑热闹。
公孙衣则满脑子小农思想对于人多的地方有些避讳很少凑热闹。
朱浩一招手:“过去看看。”
一行几人到了顺天府衙外就见一些士子模样的人正举着白纸黑字在顺天府衙外抗议有点游行示威的意思人不多也就十来人形不成规模效应很快就被衙门里冲出来的一群官差给驱离。
“外戚为非作歹若是朝廷不加惩治天理难容……”
一名士子看样子非常倔强高举右手再次冲击府衙很快就被官差痛打一番但就算棍棒招呼在身也口号声不绝于耳。
最后官差一哄而上两人拎一个丢到离府衙大门足有半里地的地方又往身上招呼几棍子看到这些个士子躺在地上爬不起来后官差才重新回到衙门口恶狠狠盯着围观人群一副耀武扬威的模样。
百姓们看了不敢吱声畏首畏尾最后见没热闹瞧一哄而上留下满地呻吟的读书人。
公孙衣拉了朱浩一把:“这事情牵连甚大咱可管不起走吧……”
朱浩却径直往先前冲在最前面那个士子走去。
……
……
这十几名士子一看就没有沾染过官场习气文人风骨毕露。
带头者四十多岁跟唐寅年龄相当带着青帽旁边的士子互相搀扶着起来却没人管他。
最后只剩下此人躺在地上尽管满头满脸都是伤却不哼哼也没见有家眷什么的过来把人带走。
“阁下没事吧?”
朱浩近前问道。
此人抬起头瞧了朱浩一眼眼睛虽小却滴溜圆眉毛几乎看不到人很丑就像是个小老头。
不过为人很倔用沙哑嗓子回了句:“没事。”
朱浩招呼:“看什么看快帮忙把人扶起来。”
别说公孙衣就连蒋荣和跟来的于三等人都不想理会这种事但朱浩有命他们只能上前帮忙搀扶。
小老头站定后用赞许的眼神望了朱浩一眼“小小年纪就有侠义精神看你也是读书人将来定考取生员为文人表率。”
公孙衣不屑道:“阁下我这位朋友乃是举人去年湖广乡试解元不用考什么生员了。”
“啊?”
对方显然没料到这一点瞪着朱浩的一对小眼睛更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