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六章 教训那群龟孙(求月票)(1 / 2)
杨慎跟朱浩交待完回到家见到父亲立即便将跟朱浩前去寿宁侯府之事一五一十说了。
杨廷和问道:“那你有无察觉此子身上有异常之处?”
很明显杨廷和父子对朱浩有了一些怀疑主要是因为朱浩在兴王府中做的事太多知情者并不限于兴王府核心人物还有一些妒忌朱浩受朱右杬宠信的小吏在新皇登基后他们也没得到多少好处稍微被人收买便将王府内情外泄。
杨慎道:“并未察觉有何不妥。他甚至当面斥责说这是破坏朝中君臣和睦大有袖手之意。”
“嗯。”
杨廷和点点头。
站在一个老狐狸的角度做事看重利益得失对人对己有无好处以此来判断朱浩的行为动机。
若朱浩有意投靠杨廷和自然要好好考虑一下朱浩能从自己身上得到什么。若朱浩隐身背后相助新皇那其就该无所惧怕才对实在没必要在夹缝中艰难求存把其自身摆在了一个不上不下、不仁不义的位置上?
再说了朱浩替杨廷和联络新科进士上奏劝谏君王在大礼议上公然站在自己一边在那顽固的小皇帝看来简直就是赤果果的背叛怎会容忍亲信站在敌人立场上做事呢?
所以综合方方面面的情况朱浩不为新皇所喜投向文官集团是再合理不过的事情。
这涉及到一个认知问题。
杨廷和从朱浩的出身武断地认为朱浩背后的家族参与到对朱右杬长子的谋杀中不可能为新皇所用。
又按常理分析断定朱浩不可能一边帮新皇一边为给新皇拆台这不符合小皇帝锱铢必较的人设。
这才是杨廷和逐渐放下对朱浩怀疑的重要原因。
“不过……还是有解释不通的地方。”
杨廷和沉思半晌道“杨达甫到了南京并未有僭越之举他以往跟兴王府间也无更多往来何以会突然卖身投靠过去?再就是既然朱浩能跟王府中人有往来何以就能断定陛下一定不会用他?”
朱浩的身份令杨廷和实在揣摩不透。
一个少年郎居然能得到部分兴王府高层人士认同显然不单纯是因为其是唐寅的弟子以杨廷和的政治头脑直观地认为背后定有猫腻。
但就是这猫腻他怎么都想不明白毕竟其中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
杨慎道:“父亲不如看朱浩将消息泄露给陛下身边人后陛下会作何反应再来决定以后是否用他吧。”
“嗯。”
杨廷和听了微微颔首不再坚持随即将一份诏书交给杨慎。
杨慎看完后略带惊喜:“如此陛下在大礼议方面妥协了?”
杨廷和道:“这也是为父不解之处照理说宫里这把火令陛下处于不败之地为何先前一直不肯退让却在占得先机后主动缩回去了?其中必有蹊跷……由此也可以看出我们面对的不单纯是个固执的少年帝王他身上有很多东西连为父都无法把握。”
若是朱四揪着皇宫纵火桉不放继续为兴献帝夫妻争取封号杨廷和才会觉得放心因为他印象里朱四就是这样一个人。
但现在朱四明明占据了道德制高点却主动放下姿态这就让小皇帝身上蒙上了一层薄雾让人看不清楚或者说让人觉得其城府很深这是杨廷和不希望看到的一幕。
杨慎道:“朝中反对声此起彼伏陛下退让也是情理中事。看来接下来只要让陛下开矿之举失败东南海防筹措钱粮事务落回父亲身上那陛下在朝中推行之事便全盘皆输。”
杨廷和摇头:“为父不担心东南海防用度靠开矿和民间筹措短时间内绝对筹措不出二十万两银子。这笔钱开春就要用到怎来得及?为父倒想看看小皇帝如何应付勋贵反击。”
杨慎听出来了父亲命令他去挑唆张家兄弟跟皇帝的矛盾确实是在破坏朝廷的稳定朱浩没有说错。
所谓的让朱浩去当细作更像是一种托词。
就算杨慎心中保留意见也不能当着父亲的面说出来反而更加认同朱浩的观点杨廷和为达目的确实有些不择手段心底对朱浩的信任与日俱增。
……
……
朱浩在官所见到锦衣卫指挥使朱辰。
“……暂时就这样张氏外戚的人手大概会在明后两日抵达其原先煤窑事情一旦起了冲突或就收不住。”
朱浩将事情告知朱辰。
要想通知朱四得等朱四出宫或是由张左把话带回宫里。
年后朱四并不常走出宫门宫里宫外的联系需要时间事实上朱浩也不着急将此事告知皇帝有关煤窑那边的应对朱浩在话语权方面甚至比朱四还要高朱四对其中内情并不了解所有事都要听朱浩的。
朱辰迟疑地问道:“那是打还是退?”朱辰到底在锦衣卫指挥使的位置上已稳定下来开始有了政治方面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