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生存手册之医疗篇(2 / 2)
唐代官方医疗机构最大的是太医署,不过这地方功能比较齐备,相当于最大的医学院+医院+药材基地。里面的医生分四科:医、针、按摩和禁咒(果然是医巫不分家啊)。专门负责上课的医师叫做“博士”,正八品。然后还有药师、药童啥的,除了开药,还要种药。
不过唐代最高级别的官方医疗机构呢,并不是太医署,而是是专门给皇帝看病的尚药局,分科啥的跟太医署一样,但同等职位级别要高,比如太医署的老大“太医令”是七品的,尚药局的老大“奉御”就是五品,奉御是两人,此时给皇帝看病的医生,叫“侍御医”,四人,从六品。司医,是他们的助手,五人,正八品。人家唐代的公务员制度还是挺严格的。但唐高宗时出现了例外,而且该御医直接开了唐代官员“员外同正”的先例——此话俺们慢慢再表。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官方医疗机构是药藏局,给太子看病的,相当于规模略小点的尚药局。
唐代有女医,专门为**服务,从官户婢里选拨,教育由太医署负责,主要学习安胎、外伤、针灸、按摩、禁咒等科目,基本是由博士“口授”(可见她们多数不识字),学期为五年制。住的地方则在尚药局旁边,封闭式管理,由专人看守。
另外,唐代的药物学、食疗养生观念都有所发展,但是,跟后来还是有一定距离的,可能与当时食物药物种类本身就还不够丰富有关;例如在当时的《食疗本草》里,没有“桂圆”这一条(有“荔枝”),对“麝香”的记载也没有导致流产和不孕的说明(反而在“梨”里郑重说明产妇不能吃)。总之,后世里我们认为的一些常识,在那时很可能还只是少数人知道的“秘方”。
唐代人的平均寿命不算长,不会超过29岁,婴儿成活率不会高于50%,即使不考虑婴儿夭折导致的平均寿命降低,唐朝生活富裕的成年人平均死亡年龄为59岁。对于天花、鼠疫、肺结核之类的病基本还没啥办法……所以,生活高风险,穿越须谨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