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疾风寒雨意万重 三(2 / 2)
段文昌出身于官宦世家,高祖段志玄是初唐名将,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第十位。但祖先的荣耀却不能阻止这个家族一步步走向衰落,到了段文昌的父亲段锷,在官场上混了一辈子,却只混到了一个小小的县令。段文昌明显比他的父亲争气,到元和十一年,就已经进入了翰林院,成为人人艳羡的翰林学士。
实际上,以段文昌的文采,他早就有望进入翰林院,却因为时任宰相韦贯之从中作梗而未能如愿。当然,韦贯之不会无缘无故的破坏人家的好事,但对于这个段文昌,韦贯之却是深恶痛绝,站出来搞一下破坏,也是事出有因的,具体说来,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段文昌的岳父是武元衡。说起来,武元衡和韦贯之都是道德君子,可惜,君子和君子未必一定会成为朋友,也有可能成为敌人。韦贯之和武元衡就是敌人,政敌。其二,段文昌的人品多少有点问题,因为他有两个毛病,一个是好色,一个是贪财。韦贯之是一个循规蹈矩的谦谦君子,眼里揉不得沙子,何况是好色贪财这样的道德缺陷?韦贯之罢相后,段文昌进入翰林院的障碍不复存在,李逢吉乘机推荐他为翰林学士。因此,可以说,李逢吉对段文昌有恩,提携之恩。“受人滴水之恩,自当涌泉相报”,何况李逢吉只是想让段文昌帮个人场?
李逢吉紧锣密鼓的联络同党,准备一举扳倒裴度的时候,朝堂上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沉浸在阴谋即将得逞的喜悦当中,李逢吉没有在意,更没有细细体味这件事情背后传递出的信息,所以,他败了,惨败。
这件事情的起因源于一个死人,一个死去多时的人。这个伏惟尚飨已久的人,当然不可能是普通人,而是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大人物,宰相。这个已经死去多时,还能掀起风浪的宰相不是武元衡,而是李吉甫。
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总起来说,李吉甫还是一个不错的宰相,而且,同武元衡一样,李吉甫也是死在了工作岗位上,李吉甫猝死的当天晚上,他还在熬夜绘制淮西地图。劳苦功高的李吉甫死了,但长安还有一样东西没有给他,这个李吉甫应该得到还没有得到的东西是一个名字,一个他生前从来没有用过的名字,谥号。
原来,在封建王朝,一品大员死了,朝廷照例会根据其一生功过,赐给他一个谥号,暗喻褒贬之意。既然是暗喻褒贬,这谥号就有好坏之分。好的谥号叫美谥,坏的谥号自然叫恶谥。现在,李纯将李吉甫的谥号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交给了他的臣下们讨论。
不出所料,大臣们各执一词,争得不亦乐乎。负责草拟谥号的太常寺的提议是“恭懿”,但博士尉迟汾认为不妥,应该用“敬宪”。其实,“恭懿”也好,“敬宪”也罢,都是美谥,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似乎也争不出什么花来,更掀不起什么大的风浪。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关键时候,跳出来一个名叫张仲方的二杆子,张牙舞爪的说应该给李吉甫一个恶谥,因为李吉甫生前鼓吹武力削藩,劳民伤财,应该大加鞭挞。一根筋的张仲方不明白,从根上讲,武力削藩是天子李纯的既定国策,是元和年代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杜黄裳、李吉甫、武元衡、裴度这些人只是适逢其会而已,他攻击李吉甫,就相当于攻击李吉甫背后的那个人。因此,在天子李纯看来,张仲方分明是在指桑骂槐,是公然挑衅,挑衅武力削藩的既定国策。必须将这股歪风邪气扼杀在摇篮之中,既然你张仲方主动跳了出来,那就拿你开刀,来个杀鸡儆猴,鸡,自然是张仲方,还有跟他关系密切的萧俛,他们,一个被赶出了长安,一个被赶出了翰林院。至于猴吗,当然有很多,其中自然包括在暗中蠢蠢欲动的李逢吉和令狐楚。但李纯绝没有料到,鸡虽然杀了,猴子却没有被吓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