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章 项目梳理(1 / 2)
张本民这么做不是过于小心而是觉得摊子尾大不调容易被搅和到。
现在仅屏坝这边就有圆方中草药初加工厂、纯净水公司、旅游公司以及即将落成的圆方楼三店屏坝店。其中圆方旅游公司那块较为复杂包括了涧沟引水渠开挖、屏坝湖“绿保行动”以及万亩中草药种植观赏基地等几个大项尤其是屏坝湖“绿保行动”又有自行车赛道建设、湿地修复、各种树林种植、村庄搬迁等大体量的分项。如今又多了个影视基地项目关系到供销社片区的原貌保存和中学的易地重建。
除了屏坝乡的大摊子沙城乡那边还有圆方建设工程公司县城有圆方楼本部市区则有圆方安保公司、地产公司、圆方楼二店兴宁店。
经过这么一理头绪张本民突然觉得圆方集团的规模还真是不一般所以对能用、可用之人的需求量也相应加大。
多少人手才够用?
张本民想了想现在有蚊子、何部伟、殷然、宋广田、孙余粮、小金子等还有卢小蓉那更不用说了可以说都是死忠再加上乡里、县里和市里的一拨人作为第二梯队应该也够用。
想到这里张本民松坦地舒了口气很快他又自嘲地笑了下童年对人的一生影响实在太大就因为小时候被郑金桦欺负得厉害结果导致现在对她还挺忌惮竟然因此而史无前例地来了个通盘考虑。
真有必要这么重视?张本民从心理上有点不甘觉得相当于是高看了郑金桦。不过转念一想这样也好有了一定的准备可以把有可能存在的危害性充分降低。
战术上要重视战略上要藐视。
调整了一下心绪放下脑海中的郑金桦张本民又放眼屏坝街上的项目就目前而言可以说是小有气候至少在春山县来说已是佼佼者然而仔细琢磨一番总觉得少了些东西。
少了什么?技术含量。
眼下的几个项目几乎都是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不高的虽然就当前的环境而言没有不妥而且还有快速形成一定规模的优点但是从长远来看时间不用太长十多年而已就会失去发展后劲。
有必要提高各企业的技术含量逐步搞点技改。
张本民琢磨着薛金枝的民枝服装厂不能依赖代加工业务还是要逐渐注重自己的设计研发终极目标应该向纺织行业上发展开发生产一些新型的材料布匹那样才利于做大做强;乡柳编厂其实没有什么大前景只能作为阶段性存在以后的发展路子品质是关键数量需求会大幅降低不能成为大众消费品行业只会越走越窄所以就由他自生自灭;纯净水厂应该是比较稳定的存在可以根据市场大环境灵活推出新品一直熬到市场巅峰效益可观;中草药初加工厂是要考虑的重点在经营几年后要争取摆脱“初”字直接以民企的身份作为中药制药厂存在。
这一切都是从现有项目上做出的考虑拓展空间有限张本民还寻思着那些个将来有可能上马的项目。
未来的项目仅仅靠自己的经验去拓展肯定会有不足之处所以曾经了解的经验肯定是可以借鉴的。
张本民想到了华西村那真是一个奇迹的存在可以说是十年一个脚步脉络清晰:七十年代造田、八十年代造厂、九十年代造城进入二十一世纪就开始朝全行业方向发展了。
按同步时间算当前的华西村虽然处于造城阶段但行业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钢铁、纺织、铝钢材料等绝对成气候还有旅游华西村的旅游也是一块响当当的牌子。
当然借鉴不是照搬照抄毕竟各自条件不一样华西村在八十年代末就是“亿元村”了起点太高所以像钢铁、建材等行业的经验没法借鉴模式也不具备模仿性。
张本民又把目光转向了大南方得向改革前沿城市学习深城自然是标杆。
深城吸引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前往打工主要是到一个又一个的电子厂那边动辄几千甚至上万人的电子厂不在少数。
能不能在屏坝上马一个电子厂?张本民觉得也不是不可行虽然目前的条件不太合适比如缺少规模环境、原料产品买卖运输成本大等但是长远看还是非常合适的只不过要培养几年而已等一旦产生效益时那效应将是成倍释放的。
做决定之前要去考察学习这个任务交给何部伟他的眼界和思维灵活度够用。
一切安排好了张本民接着考虑何部伟曾提出的那个根本问题钱。眼下除了新筹划的影视基地又将增加电子厂特别是电子厂如果真要投入上去那可绝对不是小数目。
这个问题在张本民看来也不难解决兜底的法子就是去沪城找薛玺豪他说过可以帮忙的。不过张本民不太愿意那似乎显得自己有些无能所以最好的解决方式是通过所谓的“机遇”抢抓实现财富的超常集聚。
当下有什么重大机遇?印象中比较清晰的是去年国家放开了除电煤以外的其他煤种指导价那是一个机遇煤炭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从此迎来了第一波发展浪潮。但同时也有一定的弊端因为规定私人矿主不允许承包经营开采权在地方乡政府或村委手中可地方乡政府和村委又大都没有能力投入所以就转包给了个人所谓的“煤老板”就是那时候出现的但从法律上说是不合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