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活的教程(2 / 2)
“做”就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手、动脑、动嘴的活动,就是指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一切方式,他是以陶行知先生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认识论观为依据而行事的,这是一个由学生为主体的动态演化过程。
这个过程,并不是在刹那间即可完成的,它需要一个时间的进化过程。
所以,固定的由教师一言堂的课堂模式是不能完成这个动态的演化过程的,因为它有固定的环节,每个环节又有固定的内容和时间,这几个固定,是不可能完成动态的演化过程,即使完成了,效果也不会怎么太好。
所以,必须打破固定的教程,尤其是语文课教学,更需如此。
语文学科,既用形象思维又用抽象思维,二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而且学生从输入的信息映象感知开始到对这些映象的理解、分析、判断、综合这一系列过程为止,不可避免地延长了时间,当然要影响课堂教学的环节与程序的时间进程了,这似乎完不成教学任务。
其实不然,学生们通过这一动态的演化过程,已经把教师要自己一人“口授”的知识经过自己的“咀嚼”这一过程全部接受了,是由被动的状态转化为主动的状态,对知识的理解是经过自己的思维反馈而完成,可想而知,要比教师的“嚼碎”后塞入口中要有“味”得多,消化也会满好。
这样做,有什么不好?如果按固定的教程进行,岂能有如此的效益!
因此,课堂教学的程序要活,它要根据不同学科、不同的具体内容来进行,既有整体性又有具体性,更有灵活性;既顾全局又看局部,使二者有机结合,达到教与学合一,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收到预期的效果。
(1994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