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四三章 返程(1 / 2)
大明朝有自己的屯垦制度,边疆地区开垦出来的田亩多数都归卫所所有,卫所分给军户,由军户耕种。
后来卫所军户制度废弛,边疆地区驻军粮食需要从外地运输,然后就搞出了开中法,开中法搞了一阵子之后,被商人们发现了一个漏洞。
他们发现从外地千里迢迢运粮食到九边地区,路途遥远,损耗太大,成本很高,这么做不如在九边地区直接开荒屯田种粮食,然后就近供给边镇,换取朝廷开中法承诺的盐引。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山右的商人们就开始这么运作了。
到了隆庆c万历年间,终于通过他们在朝堂上的代理人,让朝廷批准了这样一个在边关军屯以外搞商屯的政策。
他们打着商屯的旗号,占有了边疆地区大量无主的宜耕的土地,名义上是要边军生产粮食。
一开始也的确是这样做的,但是渐渐地他们发现,把粮食提供给边军换取盐引,远不如直接把粮食卖给边外的那些北虏更赚钱。
再后来,他们就更是发现,卖给北虏,不如卖给更加缺粮,出价更高的东虏。
山右商人与东虏的关系,就这样渐渐地建立起来了,于是他们也就在通虏资敌的路上越走越远了。
这一次,张家口堡内的八大家被杨振连根清除以后,他们名下的那些商屯土地自是落到了杨国柱的控制之中。
这些土地上面,原本有不少佃户,不需要额外垦荒招佃,用来安置那些需要裁汰下来的老弱不堪之军,最是合适不过了。
有了杨捷c杨伦在张家口那些豪商巨贾家里搞到的大笔银子,打法老弱病残退出现役,腾出饷额的遣散费有了。
抄了这些豪商巨贾的商屯以后,用来分配给他们的带着佃户的熟地有了。
如此一来,那些在宣镇军中干了很多年的老弱病残军士及其家人的生活,也就有了依靠和保障。
到了崇祯十二年十二月底,盖着镇朔将军大印的崭新地契,开始成批成批地发放了出去。
杨国柱连上报朝廷的这一关都免了,直接以镇朔将军宣府总兵官的名义,确认了宣府军现有将士以及遣散安置将士对他们名下土地的所有权。
到了崇祯十三年一月初,宣府军在宣镇辖内跑马圈地的事情,终于被人弹劾到了朝堂之上。
但是,一封封弹章递到崇祯皇帝的手里之后,崇祯皇帝除了在宫中大发雷霆,然后下旨申斥杨国柱c刘永祚一番之外,再没有其他措施。
崇祯十三年一月,南方兵败的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东阁大学士杨嗣昌督率的各路大军缺粮少饷,人马开始不断逃亡。
而已经逃亡隐匿了许久的闯王李自成部,又从商洛山里出来,突然进兵豫西,正在迅速发展壮大。
在这个节骨眼上,崇祯皇帝对手握重兵又深得军心的杨国柱,也开始投鼠忌器起来了。
面对大量弹劾杨国柱跑马圈地甚至是纵兵抢掠的弹章,他没有法子,只能来一个下旨申斥了结。
推荐一个app,媲美旧版追书神器,可换源书籍全的\咪\咪阅读\iiread\!
就在崇祯皇帝焦头烂额心急如焚的崇祯十三年正月初三中午时分,杨振率领着从张家口出边的大批人马车队,碾过了乌欣河上已经冻到底的冰面,穿过了松山城外欢迎的人群,浩浩荡荡地回到了松山城中。
从张家口到松山城,直线距离到不远,一千多里地。
可是在明末的年代,别说没有直通的高速公路了,就连直通的道路都没有。
直线距离虽然一千多里,可是在冰天雪地的荒野上兜兜转转绕来绕去,路程加在一起将近两千里了。
归根结底,还是杨振低估了在寒冬腊月的草原上顶风冒雪行军宿营的难度。
但是他在宣府城里说出来的豪言壮语言犹在耳,无论如何也不能食言,所以尽管困难,还是咬着牙一路前行。
幸运的是,他们从张家口出边以后,既没有在多伦部的草原上遇到多伦部的人马袭击,也没有在喀喇沁部的领地内,遭受到喀喇沁部骑兵的拦截。
他们行经这两个最危险抵御的时候,全都遇上了风雪漫天的气候,塞外部落的牧人不出来放牧,属于部落的骑兵更是躲在营地的蒙古包里。
一路上,杨振他们一行人的主要敌人,除了恶劣的天气,就是一望无际的冰雪。
好在夏季的时候,他们曾经到过边外一次,何处是道路,何处能宿营,他们心里都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