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节清明桃李笑——浅谈清明节(1 / 2)
笔趣阁 最快更新梦想涟漪 !
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大都在农历三月,故古时又称“三月节”。今年(2011年)的清明节,是在4月5日,是在农历三月初三。
古往今来的清明节,它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指节气,二是指节日。在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由节气俗演为节日的,只有清明。据考证,清明源于“清明风”。早在春秋时,在《国语》中曾记载:“一年中共有‘八风’,其中‘清明风’属巽,即阳气上升,万物齐巽。”至汉代时,刘安在《淮南子》中说:“春分后加十五日,则清明风至。”清明节气,劳动人民也常用它来安排农事活动。每年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水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古代《岁时百问》解释道:“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古代的清明节,除了到郊外祭祀先人外,文人踏青的风气也极盛行。历代文人墨客中,都有关于清明盛况的描写。如唐代诗人韦庄,有一首《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五首中第一首诗前两句,曾这样写道:“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这前两句诗,点出了三月天的特征。在我国,俗话说:“春打六九头”,六九的时候,便到了立春了。然而,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春意却总是姗姍来迟。但一旦到了暮春三月,春的景象才完全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于是,原本人们都在室内进行的礼俗活动,开始转移到室外进行了。三月初,男女老少都要出外郊游,踏青宴乐,或者扫墓致祭。因而,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娱乐节日之一踏青节、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清明节、最大的纪念节日之一寒食节。
清明演变成民间节日———清明节,开始于周朝,但它成为扫墓祭祀的节日,据说与介子推有关。清明节前一天,古时要禁火,只能吃冷食,故称“寒食节”。
相传晋公子重耳流亡国外期间,介之推跟随护驾,立下大功。后重耳返国即位(即晋文公),论功封赏,介之推不愿做官,背着老母躲入绵山。为把介之推逼出山来,晋文公下令放火烧山。不料,介之推宁可烧死,也不出山。为了纪念介之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后来,人们在绵山树洞里,发现了一封血书,上面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晋文公看后,十分感动。于是,又将寒食节,改为清明节。所以,我国著名诗学家王力先生曾说:“古人常常把清明和寒食联系起来。”
另一种说法,清明,表示天清地明的意思。历史记载,商朝末年,纣王乱国,周武王起兵伐纣,牧野一战,大败商师,平治天下。为此,周朝在制定历律,确定二十四节气时,将“三月节”命名为“清明”,标志天地清朗明净,既明气候,又扬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