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鲤对(2 / 2)
大明的政治惯例,一旦高中进士,那自然是一片坦途,一甲自然不必说,可以点为庶吉士,二甲也可以通过考试为庶吉士。
不拘是哪一种,只要成了庶吉士,入了翰林院,那就是进入了高级官员的预备队,号称储相。内阁的诸位阁老依惯例都是翰林出身。
而三甲的同进士,这一般外放为州府的同知、知县。洋县知县詹时雨是崇祯七年的同进士,按照惯例外放到洋县任知县。
等到崇祯十年之后,三年考满,吏部根据他这三年来的表现评定决定他以后的官职。或者转任其他知县,或者做同知之类的佐贰官。如果朝中有奥援,或者表现优异,那么便可调入六部任低级官员,由外官转为京官。
当然,这都是以前的惯例。
朱由检之前下过严令,各州县主官,如果本管州县不能按期完税,则一律不得升官。按照这条规矩,詹时雨的前途十分堪忧。
崇祯七年。李自成张献忠逼近汉中,川陕各路兵马前来支援。这人吃马嚼的开销,兵过匪来的破坏,都是各地州府县在勉力支撑。有道是“匪过如梳,兵过如篦”。
古人梳头有着全套的工具,一开梳,便是用的梳子,木齿宽松,这是头道程序。而后换用篦子,木齿细密,足以将头发里的头虱清理掉,这便是第二道程序。
匪乱之后必然是兵灾。汉中府下各县,都受了不小的影响。崇祯七年也就是去年本来改完纳的夏税秋粮,都有所拖欠,崇祯八年的夏税也受了影响。现在又到了完纳秋税的时候,照现在的情景,今年要想完成朝廷的本税和各项加派,那是不可能的了。
换句话说,县尊詹时雨要想如期晋升那是不可能的了。
就算你是老虎班,也要照章纳税啊。
“父亲的意思是?”
杨渊大概明白了杨世禄的想法。
“日后你中举,中进士,出来为官,少不得跟各色人等打交道。”杨世禄看着自己的儿子:“书本之上的文章,不过是方寸之间笔头上的功夫,这人世间另有一番大文章,是以幽燕为笔,楚粤为墨,山陕川蜀等地尽入锦绣文章,乾坤是纸张,日月为镇纸。要做好这等文章,便要将人心吃透。”
杨世禄一声长叹:“为父如今四十有六,才敢说是略通皮毛,你趁着韶华珍贵,务必仔细琢磨其中的道理。你那些兄弟,我是不指望了。唯有你大哥与你,日后要为我杨家顶门立户,日后荣辱存续全在你二人之手,潜之,你要仔细。”
这已经是披肝沥胆的话语,杨渊赶忙正色道:“儿子谨记父亲教诲。”
“收拾收拾,你我父子去见过那位县尊大人。”
父子二人收拾妥当,杨世禄又拣选了几件礼物,让仆人取好了拜帖,两人便乘马带着几个健仆奔着县衙方向而去。
杨家的祖宅便修在洋县城关之内,距离衙门并不算太远,父子两人出了门,周围的行人们便纷纷让开,杨渊骑在马上跟在杨世禄身后。
汉中地近青海,又在秦岭之南,气候与四川相似,所以一向是茶马贸易的重要节点。青海马自古闻名,所谓“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汉唐之时,中原王朝便在青海设立养马场,到了明代,不仅在此地设置军卫,更官方垄断了茶马贸易,利润极大。
而陕西的汉中府与四川的保宁府两地,传统上就是茶马贸易中的茶叶主产区,本地从来都不缺马。故而本地的士绅也多爱骑马,而非乘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