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 推广监控网络(1 / 2)
造业转移也不会变得多强,当然这是这个年代的美国想法。事实上到了八十年代之后美国国内的日本威胁论一点都不比二十一世纪的**********差劲。
八九十年代大规模的制造业转移到中国,首先因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非常有成果,虽然限于封锁没有把人民的生活水平提到太高,但健康的人口结构和还算不错的素质是实实在在的,集体主义和纪律性并存,是非常理想的代工基地。
加上已经转移有了日本、韩国的例子在先,当中国体现出来强大的性价比优势之后。美国的资本力量为了节省成本赚更多的钱,自然分分把自己的工厂转到中国。至于爱国不爱国这种伪命题能当饭吃么?真以为只有工人阶级无祖国?这话说的就像资本家有祖国一样……
那次大规模转移制造业的背景,是里根经济学,其主要经济措施包括削减政府预算以减少社会福利开支,控制货币供给量以降低通货膨胀,减少个人所得税和企业税以刺激投资,放宽企业管理规章条例以减少生产成本。由于里根经济政策尽可能大幅度减低高收入者和大企业的所得税率,又大幅度减少各项社会福利开支,故有人指责该政策“劫贫济富”。
实际上就是面对咄咄逼人的苏联,美国发现凭借自己一个国家有可能会输,所以开始尝试联合盟友,在转移自己的制造业给成本低廉的国家同时,给自己的国家打一针鸡血,通过透支国力制造虚假繁荣。这一针鸡血后遗症十分巨大,在里根下台后美国已经有了一点经济危机的预兆,老布什执政期间美国经济运转的就非常不好,但天赐良机苏联解体了,庞大的苏联土崩瓦解让西方的工业再也没有竞争对手,通过苏联的倒下美国成功的吸取养分,后来的克林顿赶上了一个好时候,所以才有克林顿时期美国的威风八面。
里根英勇无敌完全是苏联总书记的傻×衬托出来的,只要苏联顶过那一拨美国的战略进攻,到时候谁先坚持不住还不好说,至少不说以后还能反攻,但保证自己的安全还是没问题。
美国未来如果往中国专业制造业,谢洛夫是双手赞成的,这可以削弱美国本土的实体经济,苏联不解体的话,美国为了避免经济危机,剪日本的羊毛可能都不够。可能连欧洲都要一块剪了,至于美国不转移制造业应该是不可能的,资本家会这么爱国?宁可雇佣自己国家工资这么高的工人,对别国便宜的人力不动心?有几个瘾君子能戒毒?
苏联就不同了,苏联可以通过国家力量进行干预,保住重要的工业。所以某种意义上中国的开放对苏联也是好事,让中国吸收一部分美国的实体,苏联在趁机一巴掌拍死美国。
在中国和苏联还能配合的时候,苏联要必须尽可能的多的取得成果,等着美国那群贪婪的资本家自己控制不住贪心,到时候一切搞定。
谢洛夫在回家的路上还脑补了一下苏联冷战胜利的画面,苏联就算是在混账,也没有下作到把一个国家的大使馆炸了,然后用蹩脚的理由把自己洗白。不是说苏联不欺负人,而是苏联不这么欺负人。
这段时间谢洛夫有两个不错的消息,一个是苏联的晶体管难题已经解决,已经进入到了投产阶段,国防部那群老顽固不看重晶体管没关系,他已经通过克格勃主席团让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内务人民委员会采购一批产品,代替本部门的一批电子管设备,保障了苏联晶体管的需求,这个产业就能继续下去,同时还提供了一笔资金让那些晶体管专业继续研究下去。
还有一件事情是监控设备的改进已经完成,新的监控摄像头清晰程度有了不小的提高,至少可以认出来一个人的大致轮廓,缩小范围。克格勃在清晰摄像头上面的投入是不惜血本的,这和他们的工作有关系,从谢洛夫准备把监控推广到全苏联的概念拿出来开始,整个克格勃所有总局都在进行相关的准备。
“我们确实要监控全社会,这没什么好辩驳的,一些对我们进行批评的第五纵队阻止不了我们,不管他们愿意还是不原题,我们都要继续下去。”在克格勃主席团的会议上,谢洛夫的表情就像看见一个垃圾堆一样厌恶道,“那些指责的讨论不值得一搏,我们肃反工作者就当他们是放屁好了。”
“指责的人主要集中在文化界,听说他们要去找福尔采娃同志反映情况。”秘密警察总局局长卡德波夫中将提出了这方面的问题道,“我们是不是要解释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