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过节(1 / 2)
笔趣阁 最快更新血医 !
(本书读者交流群:QQ389980575,欢迎大家加入一起讨论交流~)
“不是啊,我哪有什么机会告诉皇上这种事?!”我疑惑道。
“那就怪了,怎么皇上会突然想到这个呢……”孟姜沉吟道。
“而且这个王家,有什么特别吗?”我觉得这事有点蹊跷。
孟姜却摇了摇头道:“具体我也不是特别清楚,刚才就特意问了一下章大人,据他说,有可能与几年前何人斯案有关。”
何人斯案?我心里一动,脱口而出道:“你是说,十年前轰动朝野的那桩何人斯案吗?”
“什么何人斯案?我怎么都没听说过。”桑青在一旁说道。
“那是当然了,十年前你才多大啊!”秦朝插嘴说,又朝我一抬下巴道,“这个人能知道这件事也够奇怪的了。”
我当然不知道,但是墨晏却知道,但即使是他,也仅仅只是事后听说过而已,对于其中的细节,却是无从知晓了。
就目前所知,只是十年前,当时还是秦王的嬴政身边,有一个谋士在一个非常公开的场合,借酒起兴,诵读了一篇先秦名文《何人斯》:
彼何人斯?其心孔艰。胡逝我梁,不入我门?伊谁云从?维暴之云。
二人从行,谁为此祸?胡逝我梁,不入唁我?始者不如今,云不我可
彼何人斯?胡逝我陈?我闻其声,不见其身。不愧于人?不畏于天?
彼何人斯?其为飘风。胡不自北?胡不自南?胡逝我梁?絺搅我心。……
这篇诗文本来讲述的只是一名女子对丈夫经常外出,不能陪伴自己的哀怨之言,但在当时的环境下,不知道怎么就被理解成了对嬴政刚愎自用,不重视人才,不能听取臣下意见的诟病了。这名谋士也因此得罪,险些被坑杀,幸得数名旧友联合保举,才幸免于难。
这事说到底也只是当事人的个人运气问题,但在文人眼中,却读出了更多的意味,这些人前些年奔走于各国之间,择主而伺,自由散漫、百花齐放已经惯了,如今强秦已成统一之势,却突然发现再这样下去人身风险变大了,纷纷感到受到了拘束和威胁,故此事也算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被称为“何人斯案”,而其中的主角到底是姓王还是姓张,倒是没人去在意了。
“章大人说,当时被降罪的那个人,好像就是姓王的。他见过那个人,说起来,越璧到真的和那人长得很相似。”孟姜又说。
十年前,越璧也还年幼,父亲遇到这样大的事,虽说不能了然,但应该也会有些印象吧。但是显然他并没有和任何人提及过,就像他说的一样,就连姓王这件事,都不轻易向旁人说起了。
问题是,如果他是罪臣之后,皇上见到他,应该只会感到不喜而已,为什么并不明说,还突然要指定他去陇西去当个小吏呢?
但随即我意识到一个更严重的问题,马上开口道:“不会越璧觉得是我向皇上告密,揭穿了他的身份吧?”
在座的几人一听,却似并不意外,都用一种类似同情的眼神望着我,看样子,不止是越璧这么想,就连他们也是这么想的!
我顿时头晕起来:也难怪,毕竟我前脚才提起越璧的姓氏,后脚他就被皇上认了出来,要说是巧合也实在是太勉强了!现在回想起来,我那次抽筋一样的笑,倒像是有什么奇怪的预谋似的,告密的嫌疑是大大上升了几个层级,怪不得越璧一下子就冲着我来了。
我想到这儿,颓然地坐到了塌上,连反驳的力气都没有了。谁让我鬼使神差,想起了拿他的姓开玩笑呢?这也算是某种程度的祸从口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