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2 / 2)
“回禀陛下,臣曾有幸一观顾侍读的文章,其所著立意于国之大策,笔落而为平民大计,由此观品行,可见此人胸有沟壑,心怀苍生。”尚止面无表情地夸着人,“祭酒大人为官多年,教导诸多国子监监生明事理通文采,世人皆赞其为人,想来总不会‘好竹出歹笋’。”
“止儿所言甚是啊!”建元帝难得听到尚止一口气说那么多话,一时之间将惠贵妃生的那点气抛到了九天之外。“定是卫国公府内那些下人乱嚼舌根,还有你这无知奴才,听了一耳朵不实之言倒还传回宫里,平白惹得贵妃不喜不说,倒还差点使朕误会了朕的状元!”顾淮一朝三元及第,建元帝也还是蛮欣赏此人的。他感觉自己被愚弄了,一时间将全部怒火都倾泻在那宫人身上,“来人,将这人拖下去……”
“陛下,臣认为,此人罪不至死。”尚止适时开口。
“拖到浣衣局去!”建元帝接着说。
“谢陛下开恩!”那人朝尚止投去一个感激的眼神,低着头默默地任由内侍将他带了下去。
建元帝此时也忘了自己方才带走一名宫人,都担心贵妃知道了会多想的体贴,觉得尚止一来天气都明朗许多。看到尚止似乎对顾淮一脉颇是认可,想起日前刚结的案子,他带上笑意说,“止儿可是记挂这顾淮日前协同沈麟,助你洗清嫌疑之事,记着这人情?那大可不必,朕帮你对他二人赏赐一番便是。”
“断案明理乃刑部之事,沈侍郎领命办案,顾侍读奉命协助,皆分内之事,臣并不认为有何挟恩于我之处。”
“止儿还是这般不懂世故,”建元帝摇摇头,“也好,甚好!”他吩咐沐恩太监,“将日前吏部呈交上来的今年官员小考评等中的翰林院及刑部分别两本奏章找出来。”
这些天刚好又是一年一度的吏部询事考言,百官评等结束的日子,吏部考功司刚呈交上来的评等奏章还放在案头,建元帝尚不曾翻阅。
沐恩太监十分熟悉这些官员呈交上来的顺序及摆放位置,他走到平日里帝王批阅奏章的案牍前,不过几息之间便将两本奏章找了出来,“陛下。”
“念。”
沐恩太监立即会意地翻开刑部的考核评等,沈麟的名字赫然便在前排,“正三品,刑部左侍郎沈麟,年三十又二,建元十九年春至建元二十年春,期间一曰清慎明着,二曰公平可称,三曰狱讼无冤,是为称职,上等。”
“朕记得,是去年擢沈麟为刑部左侍郎,现在却是不好再升等了,且待大考再观不迟。”饶是建元帝再偏宠沈家,也隐隐觉得沈麟不过而立便官至三品大员有些过盛,护短心理一上线,建元帝想着还是莫让自家人这般站在风头浪尖上。
瞅着睿亲王并未对此发表什么意见,沐恩太监接着翻开了翰林院的考核评等,翻至后面才找到顾淮的名字。“正六品,翰林院侍读顾淮,年十八,建元十九年春至建元二十年春,期间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恪勤匪懈,三曰克己奉公,是为称职,上等。”
“倒还不负朕以其才而超迁至正六品。”建元帝默默赞扬自己果然眼光独到,“既为称职,便循例升等罢。”
“陛下,恕奴婢斗胆,方才无意见翰林院的二位侍读学士、二位侍讲学士评等均是中等平常……”沐恩太监轻声提醒道,既然考核评等为平常,那循旧例此四人都是复职的安排,这四位从五品的翰林学士停在原位不往上升,哪能有位子给顾淮空出来升等。
闻言建元帝眉头一皱,“怎会恰巧四人评等皆为中等?”
“回陛下,年前陛下命这四位大人修缮前朝工史,这四位大人却不慎损毁了其中的治理河道一卷……”沐恩太监提醒。
建元帝记起来了,后来他们虽及时补救,将旧籍修缮完好,但却仍少不了在考核目录上被划上一道。那这样便麻烦了,他问道,“朝中还有哪些空缺?”
当然一般出现这事,吏部就能给解决了,在另一本奏章上,吏部的官员调遣建议上便有顾淮的建议去向,不过此时建元帝是想给尚止展示下应如何施恩于人,便亲力亲为一次。
“前大理寺右寺丞窃位素餐,在其位不谋其政,以致玉毁椟中,月前陛下已夺其官。”尚止在一旁回道。
大理寺右寺丞,正五品,数月前奉命查敬候强占佃农土地致数人死亡一案,竟因私怨草草结案,冤污敬候致死,后被嫁为兴伯府孙媳妇的敬候嫡女一纸诉状告至宗人府,区区五品官员竟敢冤枉爵位人家,宗人府与大理寺大闹一场后,这位右寺丞的下场是贬谪云贵,但能否安然到达,却不是别人能为他考虑的了。
建元帝沉吟一番,他自然不是在思虑那月前旧案,“连擢两品……”
尚止静静地看着建元帝。
“……擢顾淮为大理寺右寺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