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故人东来宣诏圣旨(1 / 2)
听说圣旨已经到了驿站,杨璟也不由有些振奋,赶忙穿戴整齐,到客厅去见随圣旨而行的礼部官员。
接旨可是一件非常庄重的事情,尤其是没有太多机会见到官家龙颜的地方官员。
影视作品中一家人还在吃饭,突然说来了圣旨,一家人嘴巴都没有擦就冲出去,见到太监就哗啦啦跪下,实在是太过夸张,也不太符合现实情况。
宋太祖赵匡胤立下规矩,大宋朝不杀士大夫,经过真宗仁宗等诸位帝皇的大力扶持,大宋朝也奠定了文人至高无上的地位。
正因为文官们地位尊崇,非重大节日或者仪式,便是上殿面圣都不需要跪拜,只需要行文人拱手作揖之礼。
但圣旨除了具有官家尊威之外,还是正式的一个仪式,所以接旨的时候,视官职大小,其实是需要跪拜接旨的。
而且地方官员也并非大部分都不是京官下放,对接旨的流程和礼节也不熟悉,所以重大圣旨下发之时,都有随行人员指点官员接旨的有关礼仪。
对于重大事件的圣旨,通常由礼部派人随行,由这些礼部官员来指导和完成接旨仪式,而寻常的圣旨,则只需要宦官稍微提点即可。
矩州风云变幻,眼下终于有惊无险,保住了朝廷和官家颜面,对于整个大宋朝而言,都是长脸的事情,所以今次的规格也要隆重一些。
但凡这种大的接旨仪式,礼部官员需要提前拜访接旨的官员,向他们说明接旨流程,而接旨官员也需要提前沐浴,做足了准备,并让地方官场的大小人物,乃至于找一些百姓夹道欢迎,闹出一些声势来,如此才能显示出规格之高,仪式之隆重,彰显浩荡之皇恩。
这种随行的礼部官员官身通常都不会太高,而且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苦头也不少,但到了地方之后,地方官员通常会给不小的好处,毕竟谁都不想因为得罪了礼部官员,而没有得到指点和提醒,在接旨的时候闹出笑话来。
杨璟来到客厅之后,便见到礼部官员静坐着,桌上的香茗还冒着袅袅青气,但这官员正襟危坐,目不斜视,虽然面色严肃,给人一种拒人千里之外的冷淡,却又让人生不出恶感来。
不得不说,礼部的官员作为掌管国家重器祭奠乃至百姓规章的部门,自身修养也确实堪称典范。
这位礼部官员见得杨璟出来,缓缓站起来与杨璟见礼,并未如表面上那般倨傲,反倒显出一些谦卑来,许是他已经知道圣旨的大概内容,杨璟往后必定前途无量,他一个小小礼部小郎中,也犯不着得罪杨璟。
两人坐下之后,礼部官员便将一概流程和需要注意的事项都说与杨璟知晓清楚,杨璟这一问才知道,今番来宣旨的,竟然是“老熟人”王念恩!
上回王念恩给杨璟带来了官家的密旨,让杨璟担任皇城司江陵府的办事,可两人之间也闹得不是很愉快,随之而行的御医官齐悬济也是郁郁而归,没能替官家搜罗到阎立春研制的“丹药”。
这正是前番所说的,阎王易躲小鬼难缠,也多亏这位礼部官员没有刻意隐瞒,否则杨璟毫不知情,到时候与王念恩这大太监见了面,可就尴尬了。
再者,王念恩对杨璟颇有成见,若要故意给杨璟穿小鞋,故意让杨璟出洋相,也不是没可能的事,如今知道了,自然能够早做准备了。
杨璟又让人将矩州通判赵宗昌找了过来,这礼部官员见得赵宗昌,赶忙站起来行礼,见得赵宗昌对杨璟客客气气,想了想,又提醒杨璟几条小细节。
赵宗昌也不开口,只是在旁边静静地坐着,直到那礼部官员交托完毕了,他才挥了挥手,让身后的长随取了一个礼盒过来,轻轻放在了礼部官员的桌面上。
那礼部官员很是受宠若惊的感觉,连连推辞,直到赵宗昌打开礼盒,露出里面一方成色极好的端砚来,礼部官员双眸一亮,才不好意思地收了起来。
若是在明朝,官员贪腐那可是天大的事情,贪个几两银子就要剥皮揎草,朱元璋可是狠角色,最见不得贪污腐败,要剥下贪官的人皮,填成草人,立在衙门前面示众的。
而大宋官员的待遇是历朝历代之中最好的,连个县官都有诸多侍从奴婢可以使唤,仵作验个尸都有开手钱和洗手钱等,衙门六房诸多衙役等等,外出办事也都有外快可捞,没几个是靠俸禄来过日子的。
举个例子吧,大宋朝青史留名的包拯,虽然民间夸大了他的事迹,但他也确实是大宋官场上不可忽视的一个名臣,当时他的俸禄加上禄米、田产等诸多福利待遇,统计下来之后,估摸着高达二万一千多贯,以当时四百文相当于如今二百五十多人民币,折算成现在的标准,年薪几乎近一千三百多万,大宋官员的待遇也就可想而知了。
也正是因此,在大宋官场办事,送礼托关系之类的私下动作,早已成为不成文的“潜规则”。
而文官们还讲究个吃相,虽是收礼,但吃相也不能太难看,直接真金白银的送出去,实在有辱斯文,不如折换成书贴纸画古董文玩一类,既风雅不俗气又价值不菲,所以赵宗昌送出这一方砚,实在是深谙官场的手腕,让送礼和收礼的人都格外熨帖。
这礼部官员也是有些来头的,下来随行宣旨,只不过是积攒一些资历,也好有些底气往上爬,他在六部任职,可比杨璟更清楚赵宗昌的身份,能收到赵宗昌的礼物,自然是受宠若惊!
到了这个份上,他也就不敢再隐瞒什么了,朝赵宗昌与杨璟低声道:“杨大人,实不相瞒,家父乃是吏部员外郎,早先在朝堂上听说了,相公们得知矩州的事情后,建议让杨大人担任使者,出使大理,调停战事,可...可最后拟制,大人却成了副使,正使是...是荆湖北路转运副使赵京尹赵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