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矜持点(1 / 2)
后人看前人的历史,时代变换时那些起兵所带着的‘天意’往往感到十分好笑,这无可厚非。燕北笑谈中的狐狸叫、鱼腹藏书便是陈胜吴广起兵时的故事,有些成功的诸如高皇帝斩白蛇,赤帝之子起兵,那柄剑还在赵国武库封存着,也不曾见过赤帝之子给他燕仲卿这心怀异志的臣子托梦。
这些传闻必然有所不实,就好似董卓死后,时人传闻董卓先前车轴断裂等诸事皆显不祥之兆。但这些牵强附会的存在是极有意义的……它能安定人心。
长久以来,中原王朝以天下最广袤疆域之土地、最繁多民族之百姓,由上至下地施行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便是以皇帝统率百官、百官统率百姓的手段来治理国家。这种持久的大一统王朝治理手段未必是有史以来世上最优秀的治理模式,但在这个时代、这个地方,它无疑是最正确也最有利的。
常言道宁为太平犬莫为乱世人,这种治政手段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天下安定,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世代生活在这片土地的百姓,行事走向中庸,大多遇事先想逃避再思虑解决办法。
需要主心骨。
就像天下有一个皇帝时,便能得到长达数百年的安宁,因为皇帝就是这个主心骨;可一旦天下在同一时期出现好几个有能力当皇帝的诸侯,便会割据纷争短则数十年、长则上百年的纷乱。
这是团结,这是天性。
但有时在有所需要的那些口中,也会被称作‘奴性’。
有这样习性的不仅仅只有羊,还有马、大雁,甚至还有狼。吃草的吃肉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都有这种习性,因为这能增加活下去的几率。
正因如此,哪怕从前对这等征兆之事从无半分相信的燕北,也必须让自己身后的幕僚思索出一个可行的征兆,以天代汉,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增加政变改朝换代后的安宁可能。
毕竟这些谶纬之事在后人看来虽说奇怪无比,但在当时却能为那些失去主心骨,不知何去何从的百姓心中增添一个两不相帮的理由。这些东西从来不是给达官贵人看的,几百年前董仲舒便将儒家学说这小姑娘打扮漂漂亮亮送给孝武皇帝,谁都不会指望有见识的贵人们相信这个,因为信天,本身就是丛林法则中弱者的选择。
个体越强,越不依赖群体,反之亦然。
这就会造成非常尴尬的局面,大人们的眼睛不会往下看,因为没有必要,当个体足够强大,自然而然就会拥有足够的附庸追随他以求庇护;而小人们拼了命向上寻求依附攀附,最终却只能落得一身血肉骨头卖命十多年身无寸功,只能怨天怨地……没办法啊,因为小人们能提供的极少,可索取有时却并不少。
最简单的例子,姜晋要的只是钱,可燕北为了不伤到他与旧部们的心,便要给他更高的官位、地位、财富,可姜晋除了忠心,并没有身居高位相匹的德行与才华。
忠心对燕北最珍贵的时候恰恰是只有姜晋等人帮衬的时候,这也是燕北愿意将权位拱手相送的原因。可怕的是更多的人因为看到姜晋的例子,而拿自己仅仅比姜晋稍强或相匹的才能,去嫉妒姜晋超然之地位。
忠心,现在的燕北何愁不能得到忠诚,但凡效忠燕氏的或没效忠燕氏的,忠心对燕北而言已经很容易获得,因为地位、权势、财富,天下很多诸侯都能给,但燕北永远是给的最多的那一个,因为他拥有最多。
如果有得选,燕北更愿意那些仗着有些许名声前来附庸的人每个都有郭嘉、田丰、沮授这样的才能,若这样他可能就不需发动战争,上百张这样的嘴开合之下威能未必亚于十万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