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2 / 2)
李治闻言,却笑着摆摆手道:“这事我可筹划了好长时间了……你看,如今诏书一下,国中上下可有异议?”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吴诩可没李治那样乐观,朝野上下没有一丝反对的声音,这事本身就透着古怪好么!
“没有万一!”李治的神色忽然变得十分肃然,道:“朕不是高祖……”
高祖皇帝也算是一代开国圣主,晚年却落得个子死孙丧,被逼退位的下场。
但是,即便如此,又有谁会说太宗皇帝不是个好皇帝呢?
便是名正言顺上位的李小九陛下,也常常被拿来与李二陛下比较。
“子不言父之过……”李治顿了一下,轻声道:“但你我心里都清楚,阿爹他……确实是做错了……”
弑兄逼父这种事,李治连想都不敢想!
“这个位子,可不是什么好东西!”李治拍着身下的坐蓐,黯然道:“我能有今日,少不了阿武你的襄助……”
“我知道,天后,听起来风光,其实比做皇后劳累多了……至于做皇帝,呵呵……”自然是更辛苦上百倍!
这话李治没有说完,但他知道,吴诩会明白的。
“我实在是找不到谁比你更能托付社稷的了……”
“……”吴诩愣愣的听着李小九的这一番感慨,半天不知道该怎么回应。
的确,经历过辅臣辅政的李小九,他是绝不肯为自家儿子再弄几个辅政大臣的。
至于母后临朝这种事,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上却是屡见不鲜的事。
李唐的祖先可不是什么纯种的中原人,到了李二陛下时代又进行了一系列民族大融合的政策,虽说大唐的政治思想还是颇受汉文化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可在李小九统治的这些年里,儒家思想已经不再是独一家了。
吴诩推崇法治,力主控制舆论,使政府处于绝对统治地位,这些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如今举国上下对天后即位毫无异义,就可以看出端倪——世家已经被压得死死的了。
鉴于李小九的病情实在不容乐观,同时,吴诩也担心自己蝴蝶的部分太多,会影响到李小九的寿命,她只得同意尽快继位为帝。
既然天后也没了异议,朝中大臣更是卯足了力气争论大典的礼仪之事。
这一场争吵直吵到年末才略略消停。
其间,北部的单于都护府发生十姓可汗阿史那匐延都支与李遮匐反叛,侵逼安西。天后诏命安西都护府大都督裴行俭为帅,领郭待封(唐初大将郭孝恪之子)、程处弼(程知节之子)、程务挺(程名振之子)等小将,剿灭叛逆。
裴行俭经验丰富,不负盛名,迅速出击,扼制了叛军的攻势,又以各个击破法,逐一消灭几路叛军。
而这次作战,几员小将表现突出,其中以老将程名振之子程务挺的表现最为抢眼,仅以两千骑兵突袭逆军主力,生擒了叛首,堪称此役首功!
而小郭将军也颇有斩获,于沙场之上三箭射杀敌方三员大将,被军中上下看作是薛仁贵的后继者——当然,这一说法并没令小郭将军有多高兴!
至于原卢国公家的幼子程处弼,表现得不如前两位那么优秀,可也算是可圈可点了。
再有,就是西北原本就是卢国公驻扎过的地方,小程将军也不必做得太好,就足以安抚军心了。
天后还是挺愿意拔擢后辈的!
北方大捷,又遇上波斯国内乱,裴行俭顺势‘辅助’逃亡道大唐的波斯王子回国平叛……
大唐在西部又多了千里之地。
显庆十年十二月,天后在东都洛阳接受天皇大帝李治的逊位,登基为帝,史称则天女皇。
是月,上皇李治迁居终南山行宫,改洛阳为‘神都’,是为女皇起居之所,改长安为‘龙都’,命太子李贤迁居大明宫,是为嗣君。
加封李义府、长孙诠、魏叔玉、张文瓘等重臣为国公,萌阴子孙一名。
此外,在朝的文武百官各加官一阶,赐饮宴三日。
次年改元‘神龙’,大赦天下。
龙椅上虽然换了个人坐,可对朝中文武百官来说,似乎也没多大变化。吴诩的处事风格是众人说熟知的,而女皇一登基就让心腹爱臣李三郎和张文瓘回了长安理政,还令太子搬进了大明宫居住,这一系列举动都说明了女皇对太子的爱重之心。
此外,众人都以为会因为女皇的上位而水涨船高的周国公武敏之却并未获得任何殊荣,只是依例官阶升了一级而已,不但如此,其身上原先挂着的御林军大统领一职反而被卸了下来。
这让一些担心女皇重用母家的大臣松了一口气至于,也比较同情武大将军的遭遇。
女皇陛下还真是严于律己啊,对自己的母家也太苛刻了一点吧!
众人不免怀疑,是不是武大将军不小心得罪了女皇,还是……
不等众人想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周国公府上又发生了一件大事,国公夫人杨氏突然过世了,只留下一个尚在襁褓的幼子。
远在洛阳的吴诩正对着跪在面前的小顺子惊问道:“你说什么?!”
小顺子暗暗吸了一口气,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道:“不敢欺瞒主上,杨氏确实是死于刀伤,且是大郎君所为。”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吴诩实在不明白武敏之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杀了杨氏,还用这么简单粗暴的手法。
杨氏死不足惜,可是无故斩杀妻子这种事,会让大郎的前途蒙受多大的阴影,他难道不明白吗?
还是……有什么她不知道的事情发生了?
作者有话要说:各种锁,怎么改都不行,一脸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