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相见恨晚,惜到散时(2 / 2)
在他们的字典里,自然是信奉强者为尊,不提永安军的种种战绩,仅仅是这几天以来每日的操练、哨探与修筑等。
他们便感觉萧亦部下的与众不同,更是与永安军的将士们形成了深厚的友谊,加上战时的并肩奋战,互相搭救。
不少人都已经成了要好的兄弟,现在到了分别之时自然都是有些不舍。
兄弟之间的离别虽不同于男女之间的含情脉脉,但简短的几句话中却也并不缺少情感,也是饱含担忧与挂念。
而且这次永安军只是入援,按各人的印象中,辽东虽然有东虏肆虐,但大同也同样安稳不到哪里去,下一次还不知道有没有命并肩作战。
不过男儿有泪不轻弹,即便再舍不得也不能和婆娘一样的哭哭啼啼,众人多是以击拳、击掌与紧紧拥抱作为告别方式。
孙承宗本意是率护卫独自往京师方向驰行,但萧亦却执意不肯,说什么也要护送孙承宗,拗不过萧亦,孙承宗只好作罢。
回程的路途中不似入援,军士心中没了大战将至的压迫感,加上刚刚得胜归来,最初战友战死的伤感过去后。
就如连日以来的阴霾终于散去一般,个个推着大车小车,开始笑逐颜开的往蔚州方向而去。
……
时间一天天过去,很快就来到了崇祯四年的九月初。
明末的九月份,则是后世的十月中旬了,这时候的天气已经逐渐转凉,甚至有些地方已经飘下了淡淡的雪花,将大地包裹的银装素裹。
永安军的战士们也都将厚实的军服、脚靴拿出来穿上,再将手套戴上,丝毫感受不到寒冷,热情似火的赶路。
几日前大军就回到了蓟镇,萧亦也已经和孙承宗告别。
经过这些时日的相处,萧亦对孙承宗更为敬佩,孙承宗的每一句话都像是深思熟虑后才说出,让萧亦得益颇深。
当孙承宗与十几亲兵驾马而去后,看着他的背影,萧亦大手一挥,下令继续前进。
大军再次来到遵化的地界,看着这似曾相识的场景,萧亦嗟叹不已。
也就是在快两年前,自己在这救下平辽将军赵率教,也不知道如今怎么样了,这次率军来到辽左,也没机会去见见他,下一次也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这也成了萧亦心中的一个遗憾。
萧亦可一直都没忘,在大安口以北有那么一个小村子,那里还有萧亦的兄弟,也有王大勇未来的婆娘。
现在萧亦身上穿着的那副甲胄,还是在那庄子外几个兄弟合力击杀的那个鞑子巴牙喇兵的,经过些加固处理。
虽是略显老旧,但对萧亦本人却有着很大的意义,除了一些特定场合,萧亦外出多半都是穿着这副甲胄。
轻叹一声,萧亦怅然道:“也不知道刘四哥怎么样了,老二的墓,还有没有人去打扫。”
王大勇也是满脸恍惚:“古人所说的还真不错,这一眨眼的功夫,竟已是快两年了…”
大笑几声,石刚道:“当时若是没有四哥的救助,怕老王这条命,就该扔在那了。”
刘通与黄阳跟着笑几句,开始说起大安口关内的事。
瞭望半晌,史路望向北边,忽然有些悲伤,道:“大器…也是死在了那边。”
见众人都有些伤感,萧亦哈哈大笑一声,大手一挥,道:“孟将军,我要率弟兄们去办一件私事,就由你率军于此地扎营吧。”
孟西平虽然没有经历过萧亦他们的事情,但也能从他们的神情与对话中看出来,他们所经历的定然不简单。
当下毫不迟疑,也没多说什么,只是抱拳说道:“萧将军放心去吧,老孟绝不负重托,断不会多言一句!”
点点头,萧亦抱拳道:“那便多谢孟将军了。”
领着史路、黄阳、王大勇、石刚、刘胜、周宝泰、赖大茂、魏忠勇几人,与骑兵营几百骑兵,轰隆隆朝大安口而去。
孟西平的家丁队官骑在马上,看着离去的这一行骑兵,不无羡慕的道:“这些人,个个都了不得。”
孟西平哈哈大笑,也没有回话,开始指挥安营扎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