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一章 铸造新币(一)(1 / 2)
笔趣阁 最快更新梦回隋唐之我是李建成 !
曲辕犁推广顺利,但是李建成面对的难题不止一个犁地的犁那么简单!李建成一再催问民部的官员:
“为什么朕已经下达旨意,将内府库房的金银全部换成粮食,可是,现在为什么只筹集了一点点,这么点粮食,关中的粮荒怎么够?另外,洛阳一带的钱粮物资怎么还不赶快运过来,难道非要等到长安的人都死绝了吗?”民部尚书薛琳和民部侍郎裴宽承受着李建成的怒火。不敢说一句话。
“说,你们给朕说话啊!”薛琳怯懦的说道:
“陛下!并非是臣等不努力,实在……实在是……”薛琳吞吞吐吐的,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实在是什么?快说!"薛琳看到李建成动了气,马上加快语气道:
“陛下,并非是臣等不努力呀!实在是这中间有很多关节,首先,关中各大世族都在囤积粮食,我们手上金银有限,而且,还有一点,就是,从江南和洛阳一带调集的粮食,由于多年战乱,各地币值不同,例如我朝还在使用前隋的钱币,但是隋朝钱币又分为开皇五铢和五铢白钱,双方分量不同。而洛阳一带除了流通的还有原先王世充的开明五珠,而当初秦王也暗中铸造钱币,以筹措军需,还有,齐鲁江南一带,借助前隋灭亡,齐鲁又开始流通北齐时期的常平五铢和私铸的常平钱,江南一带开始流通南朝的陈五铢、太货六铢,甚至刘宋的鹅眼钱,萧梁的剪边钱等,在商业领域继续参杂流通。而我朝一统中原时期尚短,尚未铸造新钱,所以臣等现在也是焦头烂额啊!”其实李建成也知道,薛琳说的是实话——开皇五铢又称置样五铢,文帝开皇年间铸。为保证新钱质量,推广新钱,政府明文规定每千钱重四斤二两,命各关置百钱为样,合乎标准才入关,否则销毁,重新铸造。开皇五铢制作精美整齐,形体大小轻重不一,标准钱一般为2.5厘米,重约3.0-3.4克,小型者钱直径为2.3厘米,重约2.25-2.3克。“五铢”面文为篆文,横读,“五”交笔斜直(也有稍弯曲的),穿孔右边铸有一竖线,背面皆有廓,边廓且较阔,累积八九万枚才满米斛,可谓轻巧。是一种造型美观,信用完好的铜钱,但是到隋炀帝杨广大业年间。隋炀帝杨广由于征伐高句丽、大修运河之后,再加上天灾使得隋朝发生了大规模的财政危机,为了缓解财政危机,将危机转嫁给平民百姓,隋炀帝杨广在扬州开炉鼓铸夹锡五铢,铜色发白,世称“白钱”。,〈新唐书食货志>:“隋末行五铢白钱,天下盗起,私铸钱行。千钱初重二斤,其后愈轻,不及一斤”。此钱,因币材配剂锡、铅量增加,钱色发白,故谓之“白钱”。其后,王世充废黜隋朝恭帝,受禅为开明皇帝,铸造开明五铢。而常平五铢是北齐文宣帝高洋为了到了天保四年用的还是以东魏永安五铢钱为主,杂用其他钱币的情况。便开始铸造新的钱币。但此钱没有使用他的年号,而是取名“常平五铢”。原来此钱是借用当时囤积粮食的仓库“常平仓”之名。常平源于战国时李悝在魏所行的平籴,即政府于丰年购进粮食储存,以免谷贱伤农,欠收年卖出所储粮食以稳定粮价。高洋为自己铸造的钱币取“常平”为名即希望和常平仓一样有调节市场之意。该钱为青铜质,直径均在2.4厘米至2.5厘米之间,重量3.5克至4.2克。因币值高,后期私铸严重,出现赤熟、青熟、细眉等名目;至齐晚期并杂有铅锡薄钱。五行大布是北周武帝宇文邕,建德三年以一当十,与布泉、五铢并行。面文“五行大布”玉箸篆,钱文及制作均极为精美,为著名的“北周三品”之一。太货六铢是南朝陈宣帝太建十一年所铸的六铢钱,面文“太货六铢”,玉箸篆体匀称健美,舒展有力,面、背内外廓精整挺拔,制作精良。这些钱币都制作精良,因而在民间币值很高。而李渊定鼎关中之后,一方面由于多年交兵征战,前线需要大量铜铁兵器,另外一方面,中原尚在割据,李渊也就没有重新铸造钱币的打算,再加上长安府库中金银充足,唐俭又只知道迎合李渊和支持李世民的夺储大计,对于币制改革、养育民生等事务漠不关心。另外,由于李世民在外面征战,军需调度从长安一带十分不方便,所以李渊准许李世民在洛阳私自铸造钱币,以供应军需。因而使得这大唐币制混乱,各地商贸因为钱币不同,因而以钱币的重量为定价,可是还有地方上以大唐币制混乱之际,又一些世家大族,奸诈商贾也私自铸造钱币,赚取差价。如今大唐的币制改革刻不容缓。
“那为何还不赶快赶制新钱?等待何时?”薛林、裴宽动了动嘴唇,又停住了。
“还有何事?”薛林和裴宽相互看了一眼,都示意对方回答,李建成气愤的喊到:
“薛林,裴宽,你们嘟囔什么呢?有话快说!薛林,你是民部尚书,你先开口。”薛林向李建成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