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章(1 / 2)
天色黑透,张二郎才赶着牛车拉宋娇三人回村。
宋娇有些疲惫,坐在牛车上闭眼假寐。许氏倒是分外高兴,喜滋滋地数着今天去镇上置办下来的物事。
数了一会,许氏蓦地眼眶湿润,冲着宋娇没头没脑的来了句“谢谢弟妹”。
宋娇睁开眼,轻声道:“嫂嫂也帮了我们不少,何必如此。”
许氏摇头,抬起袖子擦擦眼泪,呐呐道:“弟妹不懂,直到现在,我才、我才觉得,生活总算有了指望。”
宋娇一时有些发愣,不知如何作答,许氏之前的日子她明白,原身甚至比许氏更苦,可是好赖张二郎立得住,而张大郎……
张大郎闻言一愣,羞愧地抬不起头来,讪讪地将头扭向车外。
许氏也不管他,沉默许久才又期期艾艾道:“弟、弟妹,那、那个找茬的汉子,他、他会不会……”
宋娇摆手打断许氏,“今日他没回来,日后也不会来了。”
“只是婆婆惹下这桩祸事,或多或少会对日后生意有些影响,也不知多久才能消弭。”说不担心是假的,今日若不是自己还算镇定,日后这镇上的生意是别想做了。
说到今日之事,宋娇不免有些愧意,她与崔氏斗法无辜波及路人已是不该,人家找上门来她还倒打一耙更是不对。况且崔氏做的扣肉虽说身强力壮之人吃了拉拉肚子没什么坏处,但若是年老体弱之人,免不得要受些损伤……
想到此处,宋娇越发内疚,做过的事情无法改变,但她可以想办法弥补些许。这世道生活不易,纵然自己只是微弱萤火,也可发出点点光芒。
至于崔氏,她不主动来招惹自己,自己也不会把她怎么样,但如果她还要跑来自己家作妖,自己也决计不会手软。
许氏不知想到什么,转头问张大郎,“大郎,若是婆婆心中不忿,过来找麻烦怎么办?”
张大郎呆愣片刻,一脸尴尬道:“娘、娘不会再来了,即便过来,我也会劝着她些。”
许氏盯着张大郎半晌,直盯得他面红耳赤才转开眼来,一脸失望。她的夫君虽对她还算宽厚,可是这愚孝的性子一时半会也改不掉,自己不能再如之前那般胆怯,需得立起来才好。
张二郎先把许氏张大郎两人送回家,这才驾着牛车送媳妇回去,回到家也没歇着,赶紧收拾草料将牛喂饱。宋娇则是忙着生火做饭。
农家人睡得早,此时天已经黑透,张二郎便没急着去还牛车,打算明天一早才去。
两人吃过晚饭,宋娇照旧喜滋滋地拿出铜板数钱。今日他们一共拉了两百五十斤板栗去镇上,一斤卖十文,共计卖的二两多银子。
所得和之前卖扣肉相比不算多,但是板栗是山上的野板栗,沙子也是自己挖的,唯一计入成本的只有饴糖、茶油、炉子、炭以及租车钱,这些东西加起来总共也就七八十文,算下来净赚二两多。
栗子家里还剩三百来斤,等下个赶集日一并买了,还能得三两多银钱。到时候不光可以卖板栗,胡饼也可以卖起来。等胡饼生意做起来了,就搭配着卤味一起卖。
眼下已经快要入冬,天气越发寒冷起来,等张大伯娘家的核桃送来,自己还可以做些小吃零食走街串巷叫卖。
张二郎是个勤快又拎得清的人,除了核桃小吃,松软香甜的沙琪玛也可以做些让他挑着去卖。
不管怎么说,自己有手艺傍身,日子只会越过越好。
宋娇数过钱,将其装入木匣,放在床底一块活动砖石下面埋着。这才美滋滋洗过澡,拉着张二郎睡下。
宋娇心中高兴,对张二郎说:“二郎,你识字多,人厉害,不如你教我吧。”
“日后我们要开食肆的,若是再有今日类似之事,少不得要有麻烦,识几个字做事方便。”
张二郎被宋娇夸得有些不好意思,面上刀疤隐隐泛红,低声道:“行,只是我识字不算多,怕是教不了高深一些的。”他识字的本事是在军营学的,算不得有学问,要给妻子当先生还是有些惭愧。
宋娇也不是真的要向张二郎学习识字,这些文字她大体都认识,只是不方便表露,有了张二郎掩护,日后才不会惹人怀疑。
听张二郎如此谦虚,宋娇笑道:“不怕,又不是要考科举,大体上识得些,会写契书即可。”
张二郎哦了一声,“不如明日再去镇上书铺买些纸笔和两本识字书?”
宋娇摇头,“书本太贵,买来不划算,你想到什么教我什么就行。至于纸笔,我们做个沙盘,用树枝练习即可。”
张二郎想了想,“识字的书本还是要买的,以后还可留给孩子。日后等我们有了娃娃,总要送他去读书识字,让他日子过得轻松些。”
说到孩子,宋娇有些不好意思,忙转移话题道,“买就买吧,哎,一本书就要好几百文,还真不便宜。”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张二郎叹道,“我在军中有一好友是做书铺生意的,因家中长辈不喜,又逢战乱,这才被送去服役。”
“我听他说过,书本印刷最重要的便是刻字,刻字不但费时费力,还要匠人有丰富经验,而且刻好的字用起来损坏不小,保存不易,是以书本便宜不下来。”
宋娇闻言灵机一动,连忙拉着张二郎细细询问一番,好在张二郎与友人关系甚佳,多少听友人提起如何成书,这才答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