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弃子的复仇(三)(1 / 2)
“这是有人用了邪术,吸了你全族的文昌运,然后集中到一个人身上了啊。”中年男子感叹道。
“把全族的文昌运集中到一个人身上,岂不是好事?”一个吃瓜群众不解问道。
好多人家里,家里兄弟好几个的,都是一个爹生娘养的,哪就能分出来哪个读书特别好哪个就差太多了?没办法,供一个读书的不容易,也都是全家选出一个来,专供这一个,然后盼着这个人在科举上有点出息后,再拉拔其他的兄弟们。
要是能把全族的文运集中到一个人身上,估计好多族长都会想办法这么做。
虽然对没被选中的人来说,可能不太公平。但是寒门就是这样,与其一大堆人一起平庸,真不如集中所有力量,哪怕只供出一个举人来,家族在十里八乡就可以横着走了,族人也能得到更多的荫庇。
“这位兄台的话问得好啊。”中年男子看了这个吃瓜群众一眼,“只是,若是如此就好了。”中年男子冷哼一声。
“此话怎讲?”这个吃瓜群众追问道。
“这每个家族和每个家族的文运是不一样的,本来你们周家现在是文运正盛,咱们打个比方,如果说别人家族的文昌运只有一百两百,你们周家的文昌运就有一千。当然,比起一些权贵之家,动不动就一溜进士翰林的,要差得远了,但在你们当地来说,也是数得着的,最起码在寒门之家来说,已经很不错了。毕竟不是每个家族都能出一个同进士的。”
听到这里,吃瓜群众都附和得点了点头,别说同进士,就是个举人,好多家族就求之不得了。在乡下,要是哪家有个秀才,整个家族都会让乡邻高看一眼哩。
“这文运嘛,分配到每个人身上是不一样的,那个人身上可能只有二十,那其他人的合起来就是九百八。因为他是用了邪术,也只能吸收别人的一成罢了。算下来,他只吸引了九十八,一共有一百多了,他倒是能中举人了,可也只是个举人了。一百多,还不足以中到同进士。可家族其他人呢,因为好多文运都被他吸收了,想从科举上再进一步就难了,要他不这么干的话,你们家族,早就有好几个秀才举人和同进士了。”
周长生和周围的吃瓜群众们听完是目瞪狗呆,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这,这,这…………这人说的这事是不是真的呀?
还有,这老周家是谁这么缺德啊?
不懂就问,有个吃瓜群众就说道。“那先生你看,这个吸引别人文运的是谁呢?”其实,大家心中对人选也隐隐有了猜测。周家又不是什么家族平均学历都举人那种,还在科举上奋斗的也不多啊。
与其猜来猜去,不如直接问省事儿。
“我也不清楚。”中年男子摇了摇头,“只能从卦像看出来,这人家道中落,受妻子嫁妆供养,方得继续科举。还育有一子,还有,因为用此邪术,这次秋闱,他会高中举人。”
大家一听,互相对望一眼儿,这还有谁?周正海呗。
这次周家去科举的,只有他一个。家道中落,拿妻子嫁妆供养,有一子,条件也都对得上
“老哥也不要觉得,我是看不得你们家族有人出息,想离间你们。现有对证,我把话放在这里,估计大家都会认为他们夫妻恩爱,其实不然,这个人在外面,还和青梅勾搭成奸,此邪术就是其青梅所做。反倒是家中妻子和孩子被蒙在鼓里。此次他中科举,必要酬青梅之功,休了原配,娶青梅进门的。”
中年男子淡淡地说道。
“先生所说,可有破解之法?”周长生沉默了半晌,不动声色地问道。
对于中年男子的话,他是有些半信半疑的。
首先,这人来得太突然,他甚至有点怀疑,这人是不是故意撞到他身上的?是不是有人看不得他们周家好,怕他们家族起势,故意找人来离间他们的?
这周正海去了府城,要么中举,要么不中。搞不好对方就是未雨绸缪呢。这周正海要是不中就算了,也就是找这个人过来,到他耳边挑拨上这么几句,也不破费什么。
这人眼生,应该不是他们本地人,从外地找个生人过来,说几句就走,给个在县城打一天零工的钱,有的是人愿意干。
轻松啊。
噢,不止,这人还白蹭了一顿饭。
要是周正海中了呢,自己听到这话,肯定对周正海不满,自己不满之下,必然要对周正海进行打压,正好让周正海和家族离了心,到时候家族指望周正海就指望不上了。
可人家也说了,周正海在外面还有奸情,勾搭的还是青梅,这次还要酬青梅之功。
这是不是的,等周正海回来就知道了。
他故意这么问,看对方给的破解之法是什么,如果是要太多钱的,多半就是江湖骗子了。
“这个嘛,简单,有两个方法,不过第一个方法嘛,我要说了,老哥肯定会怀疑我不怀好意,故意让你得罪举人老爷了。我就直接说第二个吧。这个邪术,既然是青梅所做,到时候,大家往其青梅身上多泼点五谷轮回之所产出之物,自然就能压制住其夺运之术,拿回属于自己家的文运。”
嗯?五谷轮回之所?
大家齐刷刷地看向主家的茅厕。
我去,这是一条有味道的建议啊!
“行了,我今天受老哥一饭之恩,如今,也算了了咱们的因果,后会有期。”中年男子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冲周长生抱了抱拳,转身出门而去。
大家还没从震惊中回过神儿来的时候,中年男已经飘然而去。
这年头,群众的文化生活少啊,平常有点小瓜,大家都恨不得添个油加个醋的,让它茁壮成长,如今,有这么一个如此劲爆的大瓜,还等什么?
大家不由加快了干活的速度,赶紧的,把这里收拾完了好回家,有瓜啊。
这帮人干完了活,在回家的路上碰到熟人不免就说起了这事儿。
哎呀,新瓜!保甜!
吃到瓜的群众们,瓜子花生小板凳,也都准备了起来!有新瓜了,串门去!在吃瓜群众的齐心协力之下,这个瓜飞速地就传遍了三里五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