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四章 流水作业(1 / 2)
这一场考完,秀才们梦游般走出考场,考官们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乡试三场,每场三日,当中休息一日后,再考下一场,从八月初九考到八月十六,最后一场考的是诏表诰和判词,算是公文写作,故而可提前到十五放牌出场,交卷早的可以回家团圆过个中秋节,最晚可以坐到十六清场交卷。
而所有的考官,则是从初六入考场,到九月初放榜之前,都不能出场。
近一个月的时间,方靖远想想都发愁,觉得自己再这么坐下去非得发霉长毛不可,倒不如想想办法怎么能提高一下自己的工作效率。
每场考试的卷子在收完之后,先要由弥封官将考卷红线外填写的姓名籍贯等考生信息用空白纸弥封后盖印,然后交给誊录手原样照抄一遍。
在北宋之前,科举考试还要看考生的书法,然而随着考生的作弊手法精进,在糊名之后又以特殊字体、标注等记号来勾连考官,最后皇帝一怒,干脆所有考卷由誊录手“易书”,防止阅卷官借字迹辨认考生,最大限度地防止作弊行为。
取中之后复查原卷时,才会核对错别字和书法,若是笔迹混乱不清或有错漏犯讳之处,一样会被黜落下榜。
誊录之后,再经对读官校对无误,方才送至十八房考官手中批阅,房考官取中的试卷,批红后推荐给副主考,是为荐卷,副主考审阅后中意的,则批“取”字交给主考官,最后由主考定夺,批“中”上榜。
饶是如此,传义、换卷、易号、试卷外流、誊录失察仍是被并称为科考五弊。
考官们得到这个位置,虽然辛苦,但也是拓展人脉和积攒功绩的好机会,若非十足把握,谁也不想因为一点人情和“贿赂”丢了自己的饭碗甚至是项上人头。
所谓百密一疏,王尚书一心想要做出成绩来,此番科考纠察得格外严格,可没想到才开考就爆出了泄题的大雷,谁也不敢保证在交卷、誊录、判卷过程中绝无差错,尤其是大家都心知肚明,有个不知名的黑手正在外虎视眈眈地盯着他们出错,愈发提心吊胆。
原本惯例中,不少考官都是让身边的随从帮忙先整理一遍试卷,清理掉那些弄脏了的,犯忌讳的,有错别字……这一轮筛检下去,能让考官省不少心,却也容易造成试卷外流。
毕竟,考官被关在考房中不得外出,这些随从却是能在贡院中走动,亦可经由衙差和杂役从外间购买考官们要吃要用的东西,这人多眼杂,就难保不出意外。
如今主考官王大人已经心火上涌,头风发作,别说阅卷了,能撑住熬过这大半个月就不错了。
方靖远便向副主考张玉湖提议调整阅卷流程,实行流水化作业,至少能够提高一倍以上的批卷效率。
张玉湖看他的眼神格外深沉起来,大多数考官这会儿都避之不及,生怕惹事上身的时候,他跳出来就显得格外扎眼。
“何为流水化……作业?”
方靖远噎了一下,意识到是自己想当然了,绞尽脑汁地想了想,方才说道:“流水化的意思,就如曲水流觞,接力而为。”
“如今十八房考官按考号编排分卷,每个考官都要阅尽所有试卷,本身工作量就不小。不如将试卷批阅按照流程分开,每个人负责一部分,这样既可避免一人独断,亦可加快阅卷进度。”
“例如前期的查卷工作,就可以在至公堂正厅中统一进行,由主考和副主考大人监督,让文书逐一筛选出符合要求的试卷,校对编号并签字后,再按照分场编号传送给各房考官。”
“所谓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房考官各有擅长,不如按各自擅长项目来划分批卷范围,例如林大人擅长《春秋》,选择《春秋》类的考卷就交由林大人,赵大人擅长律法,那第三场的诏、告、判文就麻烦他来批阅……”
“但凡有统一标准答案的试题,统一由两人批阅并签名。”
张玉湖点点头,“不错,如此熟能生巧,自然会节省不少时间。”
方靖远继续说道:“各房考官一审过后,经义策论再交换批阅,每轮批阅皆需批红签章,最后再提交两位大人过目取中。如果顺利的话,当能提前五日时间。”
“应该不止。”张玉湖这几日一直冷冽深沉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线笑意,“本官这就去禀告王大人,尽快安排下去,按照你这流觞……流水化作业,重新分配阅卷人手。”
“等此场事毕,本官和王大人定会向官家禀明,为方大人请功。”“万不敢当!”方靖远急忙推辞道:“下官只是略尽本分,科考抡才,乃国之大事,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