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章(1 / 2)
天色渐渐暗了下去,傅家正堂里,田嬷嬷撤下了傅老太太的晚饭,先拿出火镰点着了油灯,又给火盆里加了银炭,将整间屋子烘得暖暖的,这才在傅老太太身旁坐了下来,给她捶着腿。
傅老太太年纪大了,素来畏冷,又有关节上的毛病,她的住处,火盆往往要烘到四月底,有时候还要到端午前后才撤下。
傅家并不是很富裕的人家,银炭的开销不小,只是傅大老爷是个孝子,宁可缩减别的开支,也不能短了老太太的炭火钱。
傅老太太舒舒服服的倚在炕头,说道:“阿田,你说今儿冯桂家的来说的事情,你怎么看?”
田嬷嬷侍候了老太太近四十年,早已将老太太的心性脾气摸得通透。
她一面从从容容的捶着老太太的腿,一面缓缓的说道:“依老奴所见,这桩亲事不合适。
冯家虽然这几年靠着骆大爷发了家,赚足了钱,但满城的人都知道,那个冯二郎不是个好的。
他原来订过一门亲的,就是城南白秀才家的闺女,还没过门呢就已经纳了两个小妾了,其中一个还是大肚子进的门,白家闺女活活给他气死了。
他还到处拈花惹草的,咱们傅家也是有脸面的,何苦送三娘子去受苦。况且辈份也不对,三娘子年纪虽小,比冯二郎可是大了一个辈份,这亲事要做成了,怕要让人笑话呢。
况且三娘子又是个有自已主意的,万一她不中意冯二郎,去她外祖父那里哭上几句,那不是要妨碍了柏哥儿的前程,孟老山长的七十大寿就在下个月中呢。”
傅老太太长叹一口气,“阿田你说得是。我也不是糊涂人,二房只有宁丫头这一点血脉,我怎么也不能将她胡乱嫁了。
只是宁丫头这命哪——这都出孝快一年了,也没个来上门说亲的,怕是在亲事上有些艰难。眼瞅着四丫头和六丫头也大了,若是她的亲事订不下来,只怕把那两个都给耽误了。”
田嬷嬷道:“四娘子十四岁,六娘子才十二岁,要说亲事,说也说得,却也不着急,咱家虽不算富裕,却也不比那些家境贫寒的人家,为了少一张吃饭的中,早早说亲,拿着聘礼娶媳妇。
现在一般过得去的人家及笄后说亲,十八九岁嫁人都是常见的,大娘子也是到了十七岁才说的亲,不也顺顺利利嫁给骆大爷了吗?
依奴婢看,三姑娘眼下也才十六,并不用太着急,这不是还有两三年的光景,咱们慢慢将人家寻访起来,将来必能嫁个好的。”
傅老太太脸色有些松动,却又触动了一件心酸事,“唉,若是我淼儿还在——儿女亲事又何用我这老太婆操心。”说着拿出帕子试泪。
傅老太太膝下就只两个儿子,长子傅鑫现管着祖田和傅家的香铺子。次子傅淼就是傅清宁的亲爹,少年中举,娶了孟州云阳书院的山长之女孟兰为妻,又在岳父的帮忙下得了山阳知县的实缺。
可惜任上遇到兵乱,夫妇俩死于非命,只有时年十二岁的闺女傅清宁逃得一命,一年后才被傅家找回。
傅淼夫妇死讯传来,傅老太太头发在一夕之间全白了,一开始连带着他们留下的女儿都有些不爱见,后来虽然关系有所改善,但也说不是十分亲密。
傅老太太想起短命的儿子和儿媳,忍不住就老泪纵横。
田嬷嬷忙又劝解了半日,待老太太睡下,她熄灭了灯,吩咐外头的小丫头好生照看,自个儿便悄悄出了门,径往三娘子傅清宁的住处去了。次日傅老太太的精神略长,吃过早饭后便和田嬷嬷商量起去孟府祝寿的事情,“既然去贺寿,那么衣裳礼物什么的还是要及早备起来,人家是大户人家,去的都是有头有脸的人,咱们总不好太寒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