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故人来(1 / 2)
怀王有些尴尬的看着李承浚,半晌,方挤出一句话来:“这些银子也就够我花一两年的啊。”
李承浚瞥了他一眼,将茶盏放下来,道:“朕的阿沅没皇叔那么多不良嗜好。”起码青楼是不逛的,小倌馆是不去的,挥金如土是不会的。
怀王呛了一口茶水,险些吐出来,他好不容易把这口茶水咽下去了,又咳嗽了片刻,方很诚恳的望着李承浚,感慨道:“承浚啊,说到底,阿沅不过是怕连累了你,她每天念念叨叨的就是你要的清平盛世,等那一天真的来了,她也就回来了。长安是她的故乡,哪有人愿意背井离乡的呢?”
李承浚若有所思的望着他,半晌,道:“皇叔,谢谢你。”
怀王笑着道:“这一整天的,这么多人和我道谢,我真是受不起。”
他摇摇头,拍了拍李承浚的肩膀,站起身来,道:“承浚,阿沅不是丝萝,需要依靠着乔木而生,她是可以和你并肩而立的人,你明白么?我们要做的,不过是做自己该做的事,仅此而已。”
我们的生命中有她这样一抹亮色,已经很好了。如果有一日,我们的生命还能与她的相交,那便是上天的恩赐,如果不能,我们只要在彼此的时空里各自安好,便很好了。
四年后。
李承浚所说的没有不良嗜好的周沅,如今正坐在青楼里,穿了一身男装,静静听着旁桌的几个男人议论时事。
她趴在桌子上,翻弄着茶盏和几样花里胡哨的点心,显得有些漫不经心。
身边的两个姑娘互相看了一眼,其中一个大着胆子凑上来,道:“沅娘,我说你每次来了也不大理人的,若是喜欢男人,该去小倌馆啊。我们姐妹凑在这里,白赚你的银子,也怪不好意思的。”
周沅从怀里摸出一锭银子,放在案几上,伸了个懒腰,道:“我这不是听听他们说朝堂上的事嘛,你若是知道,我也听你说。”
那姑娘抿着嘴笑了,将银子揣进怀里,道:“我哪有不知道的?这些大老爷们每次来说的都是这些话,背也会背了。”
周沅坐直了些,笑着勾了勾手指,道:“那你说说。”
那姑娘便和身旁的姐妹相视一笑,你一言我一语的说起来。一个姑娘笑着道:“这几年陛下雷厉风行的做了不少的事,先是把周辅嗣谋反的事平定了,又把吐蕃和突厥打得服服帖帖的,这天下谁有不服的呢。”
另一个推了推她,笑语嫣然的说道:“你这都是多少年的老黄历了,沅娘要听的是最近的事。去年的时候,借着科考舞弊一案,把礼部好好收拾了一遍,礼部尚书杜佑如今还不知道在哪个犄角旮旯待着呢。”
她掩着嘴笑笑,道:“前些日子听说中书令王玄王大人告老还乡了,新任的中书令似乎并不是世家出身的人,如今人们都说,陛下任人唯贤,并不看重出身。寒门子弟都卯足了劲,要干一番大事业呢。”
“可不是么?从大唐开国以来,再往前面推几朝,也没有陛下这样,这么重视科举的。哪朝哪代不是靠着察举、荫封来举荐官职的?这些寒门子弟不抓住机会,还等什么呢?”她身旁的姑娘凑上来,啧啧的摇着头,道:“如今这些个世家啊,可都老实多了。”
周沅笑吟吟的看着她们,道:“那你们说,现在的世道好,还是以前的世道好?”
两个姑娘齐齐笑着,道:“沅娘又逗我们了,自然是现在的世道好了。”
其中一个歪在周沅身上,沉吟道:“若是我爹晚生个几年,搞不好也能混个功名出来,何至于把我卖到这种地方来?”
另一个推了推她,道:“你爹也未必是个读书的料。不过啊,我听说陛下今年要开武举了,只要是有能力的,总有个发光的机会。”
两人笑着争论起来,周沅看着她们,眼神却渐渐放空了,她的手指轻轻叩了叩案几,她想着,也许是时候回去了。
她猛地站起身来,那两个姑娘怔了怔,道:“沅娘,你不听了?”
周沅笑了笑,俯身在她们脸上各掐了一把,柔声道:“我该回去了。”
临近上元节,怀王府中倒也没什么不寻常的布置,不过是在府门前随意挂几个灯笼,也算是不跌了台面。
若不是怕过年太冷清了不好,下人们是连灯笼也不行挂了。如今长安城里谁人不知,他们王爷都快三十岁了,还是不肯纳王妃,身边更是连个女人的影子都看不见。
以前王爷还知道去青楼里找朝朝、暮暮聊聊,如今更是连青楼都不去了。这长安城中人人都说,他们王爷是玩断了袖子,再也掰不回来了。
其实若是当真喜欢男人也没什么,纳一个进来,哪怕是做不成王妃,添添人气也是好的。可偏偏他们王爷看上的是崔白大将军,两个人整日待在一处,要说他们没什么,恐怕连他们自己都不信。
可崔白大将军也算是个人物,在长安城中也是响当当的,总不可能上赶子为怀王当娈童。这种为爱牺牲的不是没有,不过在崔白大将军身上还没发现这种潜质。
因为这件事,不知道有多少长安城的小娘子哭断了心肠。怀王也就罢了,崔白是个翩翩君子,人品好、长得好,不知是多少姑娘的春闺梦里人呢。这下好了,本来还能肖想一下,现在也彻底没戏了。
旁的不说,就怀王殿下这个风流气韵,论整个大唐也没一个姑娘比得上的。谁还能有自信和他抢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