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权臣(1 / 2)
第50章权臣
大宋可能出一个曹孟德一样的权臣,大宋需要出一个曹孟德一样的权臣!要说这种观点,在太上皇时期,那就是一个大宋朝廷的笑话。
但是到了如今官家登基后,赵桓行事一昧暗弱阴柔,朝廷决策狐疑不定,各种作死法子一个个蹦出来,那是任谁也都要灰心丧气了。
何况北有女真人大敌压迫,内有海州特区形同割据,宰执大臣各怀鬼胎。朝臣们灰心丧气之余,难免不去幻想,若能有一个曹孟德那样匡扶汉室的权臣站出来解救大宋,多好?
就算曹孟德此后如何如何了又如何?只要“与士大夫共天下”的根本体制不变,这天下的读书人还能对赵家剩下多少忠诚,都很难说的。
说句大不逆的话,所谓的赵家天下,如今还是太祖皇帝的那个赵家吗?
便是仁宗皇帝以后的官家,也不再是仁宗皇帝的子嗣大统了。虽然还是太宗皇帝的后裔,然而出了三服宗室子弟,果真还有多少继承大统的合法性?
只是此前有这样想法的人,并不是太多。后来哪怕悄悄形成一种思潮,也没人愿意去推动。因为干这样的事情,必然要有足以匹配的利益才行。
在如今的大宋干这事,不说想要从龙之功的人看不到利益。就算打着要做谢安的那些人,也看不到自己能够力挽狂澜于既倒的可行性!
因为眼下的大宋,就有一个喜欢自行其事的状元郎。不但他的海州势力庞大,他的才华也更让人难以望其项背。就算大宋需要一个曹孟德,这个曹孟德也只能是他安兆铭!
但是状元郎的年纪却实在太年轻了!这就让那些想要做谢安的大臣们感到绝望。更何况,状元郎对一些朝廷大臣的观感,似乎先天就尿不到一壶。
秦桧、刘豫们也不是不想攀附安兆铭,但却始终被他海州系拒之门外,甚至还有隐隐的敌意流露?吴敏、宗泽、宇文虚中、甚至童贯,都比他们更容易被海州系接纳合作。
钱伯言扭扭捏捏地登上海州系的破船,除了他曾在海州为官的资历外,更重要的还是郓王举荐。和他一个样子的,还有海州知州宋应辰,那也是郓王举荐。
至于说张叔夜、马扩、赵子庄、蒋仝等人,那是一开局就和状元郎搅和在一起的存在,人家志同道合之辈,别人羡慕不来。
朱倬、周执羔、郑克、魏发是状元郎的同窗,安尧臣则是状元郎的疑似本家,赵构、赵楷都是状元郎的大舅哥。他们只要放弃一些固执和偏见,自然能很快融入海州系。
这些人的缘法,各有各的特殊,不足以被朝中大臣们参谋。所以究竟谁才是大宋的曹孟德,此前他们绝对不愿表态。
因为表态也没用,大宋的“曹孟德”根本就不鸟他们。他自有海州一套体系运作,还有羽山大学源源不断地为他培养人才。所以,甚的从龙之功?想都不用想的。
而这些大臣,甚至连谢安也做不得。朝廷诸公,谁敢与他安兆铭比年轻?想做谢安,你最起码要有足以耗死恒温的年轻才行。
安兆铭的年轻,却压根就让那些朝廷大臣们绝望的存在。所以?无论如何都做不成谢安的!更大可能,是要成为曹孟德横槊赋诗时,那个倒霉的背景帝。
在他们心中,若大宋再有一个能替代安兆铭,足以成为曹孟德那样的人物出现,最理想。现在嘛,这些大臣们真的有了一个新的选择。
与安兆铭相比,郭药师五十几岁的年纪刚刚好,他还缺乏家世背景,有历史污点,身后也才两千常胜军。所以,让郭药师做大宋的“曹孟德”,就非常符合这些人的心意。
既然激战陈留,围困雍丘这些事不是儿子赵桓的锅,那么赵佶天性中的亲情再次喷薄而出。越是困难的时候,儿子越需要自己的经验和亲情去支持。
至于儿子赵桓怎么想法,赵佶却不屑去考量。为他好呢,怎么还不懂感恩呢?
然而赵佶自退位以来,这几年碎碎叨叨地不断去说话做事,一直都是为了儿子赵桓的好。得到的评价却是父皇退而不休,“干政”!
不然,赵佶又何至于要东巡?
听着赵佶的碎碎叨,陈丽卿的心中充满鄙夷。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陈丽卿可以明白把握,夫君对柔福帝姬,最早真是止于师兄、师妹的感情。会变成今日样子,柔福帝姬那种小女生的爱慕心思只是一方面因素。
更大的原因却是源于赵佶对夫君的那种猜忌和防范!然而他又想要重用夫君,这才想到用儿女亲情羁縻夫君。夫君又能怎么办?当事情被挑明的那一刻,他只能答应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