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不务正业的三航集团(2 / 2)
王寿南对新歼七的设计非常大胆。
机身采用超音速面积律,梁式与半硬壳式混合结构。单垂直尾翼,差动水平尾翼,双腹鳍,全翼展前缘襟翼和后缘襟翼。机翼、水平尾翼、垂直尾翼前缘后掠角均为42度,大后掠角边条一直延伸到机身尾部,前三起落架。
机身两个侧面肋下进气口的位置安排是出于提高大迎角飞行时机动性的考虑,进气口位于前机身下部,略微向外倾斜,这样,即使在大迎角飞行时也可向发动机输送空气。由于采用了dsi进气道,压缩和分离附面层,阻力减少,减小雷达反射波,不设辅助进气门放气门,结构重量大大减轻,可靠性高。
高强钛合金当结构材料,前机身为高强铝合金,后机身和升降副翼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可焊接的ll78铝锂合金(y2013铝锂合金的国产型号)身侧蒙皮。机头整流罩和喷管整流罩为碳/碳复合材料。部件的安装接头都采用ll78铝锂合金。
钛合金制造的全翼展前缘襟翼和后缘襟翼,自动与升降副翼联动,所有操纵面均由电传操纵系统通过液压舵机操纵。常规半硬壳式结构机身的50%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起落架及发动机舱门为碳纤维复合材料。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悬臂式垂直安定面和嵌入式方向舵采用蜂窝芯结构。垂尾尖端为碳/碳复合材料。舵面用电传操纵系统液压操纵。无辅助操纵面。
座舱采用整体圆弧风挡、水泡形座舱盖,内装我国当前通用的仿制美国gru7a弹射座椅的国产型通用ts78型零零弹射椅。座椅倾斜29°。舱盖上采用碳纳米吸波涂层,用以减小座舱雷达反射面积。
动力采用一台由长安航空发动机制造厂生产的m航炮。可以携带的武器包括近距格斗导弹、中距空空导弹、激光制导炸弹以及普通航弹和火箭。
翼展9.45米,机长14米,机高4.77米,主轮距2.54米,前主轮距4.94米,正常起飞重量91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12700千克,外挂能力3800千克,机内燃油2500升,最大飞行速度1.8马赫,最大航程2700千米,作战半径1420千米,限制过载3g~8.5g。
第一架验证机制造出来后,王寿南对样机所有部件都进行了一一测试,不敢有丝毫的疏忽。
整体的测试完成后,接下来是更加严格的试飞。
试飞,是飞机设计过程中最重要,也最危险的一项测试工作。
然而,让王寿南、王甫寿等人没想到的是,第一次试飞,就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试飞员尹玉焕对这架完全改头换脸的多用途战斗轰炸机赞不绝口。以前许多不敢做的高难度机动动作,现在都可以轻松地完成。
新歼七,绝对可以算得上是第三代多用途轻型战斗机!
咱们华夏空军真的拥有了一款真正的第三代战斗机了?王寿南、王甫寿、冯钟越等人显然有不敢相信这个事实。
一次试飞并不能代表成功!王寿南如此告戒自己和项目组的全体人员,还需要继续进行测试,只到可以确定定型后,再向国防科工委杨主任报喜。
出于对战斗机设计工作的严谨原则,王寿南甚至都没将这个好消息向三航的总经理叶正大汇报。
他们继续对这款新歼七验证机进行反复的多种测试,并在一些细节方面进行了适当的改进。
大量铝锂合金、钛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运用,使得新歼七在机腹在加挂了一个800升的副油箱后,最大航程可以达到3500公里!
难怪杨主任一直强调,先进战斗机的设计,一定要基于成熟的先进航空发动机来进行优化设计。
新歼七的设计,比他们当年研制歼七和歼八的时候,不知道省去了多少麻烦,少走了多少弯路。
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成功开发了一款真正的第三代轻型多用途战斗机,这样的效率,使得王寿南等人感觉几疑置身是虚幻的梦境。
就在王寿南刚刚将新歼七研制成功的消息向三航的总经理叶正大汇报的时候,杨卫平没打任何招呼就来到了三航视察工作。
杨卫平很奇怪,为什么三航的人一直没向他问过任何关于歼十五海东青在研制过程需要注意的事项呢?
难道他们找到了解决基础工艺加工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