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争粮打井 1(2 / 2)
那么现在要做的就是要疏,钱贱米贵是灾年的常态。臣以为如果能将赏前换成赏粮,三十五担粮食一口井,那百姓的就会积极的相应朝廷号召,安心的打井修渠来抵抗天灾了。”
杜如晦的话立刻得到长孙无忌的支持。
“陛下,如果是这样,那么关中势必会水井遍地,百姓们的心就会稳点下来,那时候潼关关前的灾民自然也就散去了。”
就在李世民准备排板的时候,岑文本一脸担忧的说道:“臣以为这是很难办倒的,户部去南方采购粮食的官员刚刚出发,等到他们筹措到一定的粮食还不知道要多久呢。
再说军队就不吃了吗?要知道在北边咱们可还有几十万人呢。”
岑文本说完后,包括皇帝在内的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
李承乾从袖子里抽出了一份奏本呈给了双手握的发青的李世民。
“父皇,儿臣连夜命长孙换去渭南的储备库的调取那里账目。现在还有二十万担可以用来赈灾。
岑大人说的没错,南方的粮食多数都用于边境的军队。实在是没有多余的粮食赈济那些灾民。
是以儿臣请父皇下两道圣旨。一道打井,一道争粮。凡是关中的勋戚士绅一律按照名下田亩的实数征收一定的粮食。不知父皇以为如何。”
李承乾的话象一颗炸雷在众人耳边响起,啥玩意儿,争他们的粮。他们都是世袭勋戚之徒,根据祖上的荫功是可以不纳赋,不服役的。
不说和朝廷的各级官员来往颇多,还有不少人和他们李家也是沾亲带故啊。
要是他们闹起来那可不是小事啊,这位太子爷的胆子可真不小。
就在李承乾说话之际,岑文本和李恪都对视一眼后有都低下了头。
房玄龄是个厚道人,听到李承乾这么说,就有些担心的问道:“殿下,根据法礼他们是不用交税和服劳役的,现在去和他们要粮食人家能给吗?
而且这里面可有不少武德皇帝在位时的功臣勋贵呢。”
房玄龄之所以这样说,是想侧面的提醒李承乾,这些人中可还有你的叔叔,姑姑什么的呢。
大唐倡导以孝悌为本,自从李世民登基以后更是为了弥补以前过失而大加倡导。
现在你拿他们开刀,那把自己至于何种境地了呢。他可不想李承乾因为这样的事背上有违孝道的罪名。
而李承乾那里听不懂房玄龄的意思,对老头笑了笑说:“房相的顾忌有道理,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他们在陛下首先是臣子,为主分忧是他们的本分。再说捐出点粮食怎么了,他们平时一手端着陛下的恩典,一手拿着百姓的供奉。
万一百姓闹了起来,他们就能全身而退吗?要是有一天国家因为他们衰亡了,他们还上作威作福去。”
就在李承乾象众人解释的时候,李世民摆了摆手道:“好了,不要再议了。现在是非常之时,就要采用非常的办法。
承乾,既然策略是你提出来,那朕这两道圣旨就交给你。
由你全权办理关中争粮和打井事宜,授你便宜之权。朕不问过程只看结果。你明白吗?”
这话要是听不明白那李承乾不白活了,随即对李世民施了一礼回道:“请父皇放心,儿臣一定竭尽全力,切实让关中百姓都能感受道父皇的体恤之心。”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