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第二十三章(2 / 2)
看见孙女点头,徐奶奶用手指在发起来的面团上点了几下沾了一些面,然后拇指食指轻轻的撵搓几下,感受指头上面团的粘稠度,觉得已经可以了。“来,你也搓一下,面团发到这个程度就可以了,在发蒸出来的粘豆包就要酸口,那就不好吃了。”
徐诗梦闻言伸出手,学着她奶的样子,也点起一点点面团放在手指之间撵,感受那点面团在指尖的感觉,同时将那份感觉记住。
“一会你看奶都怎么做,看的多了满满就心里有数,等到你在大一些,奶就让你试着做,我大孙女聪明手巧,做出来的东西肯定比我强。”
脑袋上卷着发髻的小脚老太太一边说一边将发好的面团扣到面板上,在面团上撒上一些玉米面,摁住面团就揉了起来。
为了让孙女能看得清自己的动作,老太太在揉面团的时候刻意放慢了速度,在老太太质朴的观念里,好女孩就应该是上炕一把剪子,下炕一把铲子。勤劳能干的闺女才受人喜欢,将来也能找个好婆家。
所以她就如同当初自己的长辈一样,把小孙女叫到身旁,将自己持家顾家的一些方法和家里要做的活计,一点点的教给她。
金黄色的黍子面团在徐奶奶的反复揉按下变得光滑柔韧,老太太感受着手底下面团的力度,觉得可以了,就将面团撂在面板上,掀开门帘到堂屋,去看看豆馅焖的怎么样了。
看见奶奶离开了,徐诗梦好奇的用手指头在黍子面团上点了几下,原本光滑的面团上面立即出现了几个小小的恩坑。
正掀开锅盖看豆子情况的徐奶奶瞧见了孙女的动作说道:“你先别动它,让面团醒上一个多小时,那时候差不多豆子也就焖熟了。等面醒好之后奶奶切开你给看,你记住醒好的面团里面应该是什么样子就可以了。”
煮着豆子的堂屋里蒸汽弥漫,徐老太时不时就要掀起锅盖瞧一瞧里面豆子的情况。
每当锅盖掀起来的时候,徐诗梦就学着她奶的样子,踮起脚往锅里看,眼瞧着那些胖芸豆身上的豆沙色被煮到水中,然后在从水中煮回到芸豆身上,很快大铁锅内连豆子带汤汁都变成了润润的豆沙色。
觉得时间差不多了,徐常氏从锅里面捞出一颗豆子,吹凉后丢进嘴里,点点头道:“可以了,诗梦你也尝尝,豆子就要煮到这种火候,豆瓣变沙豆子皮不能破,这样的豆馅包出来才好吃。”
徐老太说着手脚麻利的用漏勺将锅里面煮好的豆子都捞出来,放到一旁的大铁盆里面晾着,然后回身进屋去处理已经醒好的黄米面团。
包粘豆包的过程,其实和包饺子包包子没什么不同,都是将醒好的面团切成大小合适的面积子,擀成皮后将煮好晾凉的豆馅包进去,团成球。
不同的是为了豆馅吃的时候口感好,徐奶奶在豆馅晾凉之后往里面加了两勺糖,豆包包好之后,没有直接放在盖帘上,而是一个一个的被摆放在了晒干的豆角叶上,在安放到盖帘上面去。
那些干豆角叶,是秋天的时候豆角下架,到菜园子里面拔秧子时特意选出来留下的,为的就是蒸豆包的时候垫在底下,这样粘豆包出锅的时候,就不会黏在盖帘上面。
徐老太把孙女叫过来就是有心教她一些东西,所以蒸豆包的时候就主动让孙女尝试跟着自己一起包。
徐诗梦心细手巧,老太太的动作她基本上看过一眼就能学会,很快几个有模有样的粘豆包就被她包了出来。
徐老太在一旁看着,十分欣慰孙女伶俐聪明,又感叹今年第一锅粘豆包蒸的时候用的是去年的陈面,要是新米磨出来的黄米面,蒸出来的豆包肯定更好吃。
在老徐家一锅的粘豆包是肯定不够吃的,他们家人口多,往年蒸过的豆包拿到外面冻瓷实后,都会被放进家中大口备用的大水缸中,从低下码到最上层,要将水缸塞的满满登登,才能够一家人吃一个冬天。
所以这一天,徐家堂屋灶膛内的火就没熄灭过,粘豆包是蒸了一锅又一锅。
徐家那三房出摊赚钱的儿子媳妇们回来的时候,迎接他们的是刚出锅的热腾腾香喷喷黄澄澄的粘豆包。
一家人围坐在炕桌上,黏糊糊的豆包沾着白糖,都不需要在配上其他的菜,软糯酥滑吃的极为畅快。
在外奔波一天的辛劳,仿佛都被那甜甜糯糯的口感给软化了。
徐老太为自己的孙女向大家要表扬,今天这一锅又一锅的豆包,她孙女也是出了力气的。
端着饭碗的徐诗梦听着大家对她的夸奖,心里面甜滋滋的,她喜欢这种感觉,黄米豆包沾白糖,也许就是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