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心系红色老区(2 / 2)
刚才,几个老头正在马奋家院中品茶下棋,西装老人却是个不速之客。
老梁、老李、老楚三人,对西装老人都是熟悉的,却也只是点头微笑。马奋和赵山虎虽然不认识这人,却也没太当回事。
西装老人独自进入院内,抱拳拱手一番,拉了马扎子坐下,没把自己当外人。
等马奋举棋不定时,西装老人拿出一个没封口的牛皮纸信封,双手递给了梁青山。梁青山抽出红头信纸,不动声色地了,继续下棋,稳稳当当地打败刮民党。内心却是喟然一叹,在藏马山呆了十天,现在应该返回首都了……
“钱!”于根顺一如既往的言简意赅。拉了个马扎子过来,在西装老人侧面大马金刀地坐了,和梁青山三足鼎立。
“如果有合适的项目,通过组织程序,上报国务院扶贫办。”西装老人饶有兴致地着于根顺。
于根顺点头表示收到,却又想起了点什么,“藏马山风管委,格局太小,限制发展。藏马镇这一级编制,是个发展的障碍。”
“通过组织程序上报吧。副县级,刚好独立作为老区享受有关政策。”西装老人若有所思,答复却毫不迟疑。显然对藏马山的情况,已经进行了一番调查研究。
“藏马山的发展问题,藏马山人自己能解决。”于根顺微笑着向西装老人。
“一种体制的存在,自有其道理。游刃有余,随心所欲不逾矩,圣人之谓。”西装老人似乎感到了一种活力和强势,也明白了一种无奈和愤懑。
政治特区是不允许存在的啊!西装老人笑了一下又说,“凡事通过组织程序,集体决定,集体负责,既是对权利的有效制约,也是对干部的有力保护。要善用组织啊!”
善用组织?于根顺低头琢磨了一下。这个说法,还真是个说法。更多的意思,暂时还想不明白。不过却感到了西装老人的善意。
“梁老,我回去了。”西装老人笑了笑,站起身来向梁青山告别。
“已经回来了,不回老家?”梁青山站起来送行。老楚一直没有说话,此时也站了起来。老李倒是忙着下棋,大呼小叫的。
“老家已经没什么人了。”西装老人似乎有些惆怅。老家的确是离此不远,但已经好多年没有回去了,“等我也像三老这么轻松时再说吧!”
“小老乡,你不错的。加油!”西装老人健步往外走,侧脸向于根顺笑了笑。
小老乡?于根顺不由得咧嘴一笑。这老干部,到底谁啊?我这是跟谁聊半了天,还讨价还价的?
“哈哈!”西装老人也到了于根顺的尴尬,心情很愉快。却又想起来点什么,犹豫着回头向了梁青山。
“藏马山虽好,不是家园啊!师侄的酒量太大,我喝得受不了了!明天吧,我们老哥仨回家!”梁青山也是哈哈大笑。
次日,新华社通稿,题为《心系红色老区,致力振兴中华》。各地各级党报头版同时刊发。
在战争年代,老区人民养育了我们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提供了坚持长期斗争的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为壮大革命力量,取得最后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极大贡献。革命老区是新中国的摇篮,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大厦的牢固基石,今天的新中国正是无数革命先烈前仆后继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老区是充满荣誉的,老区的革命传统和历史经验是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它的光辉业绩将载入史册。我们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永远不会忘记老区人民,永远要继承和发扬老区的光荣传统。
抚今追昔,我们感慨万千。饮水思源,反哺老区,既是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
我们党的许多老同志,在革命战争年代为共和国诞生南征北战,贡献了青春和热血。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勇挑重担,构筑了共和国的富强之路。今天,许多老同志年事已高,仍然满怀壮志,关心国家的昌盛和老区的建设,继续作出无私的贡献。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其精神可敬可佩。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关心老区人民,重视和支持老区建设和发展。历届中央领导同志对老区的发展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对革命老区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新的目标和新的要求。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面临着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党中央、国务院对支持老区发展做出了一系列新的决策和部署,老区人民要求加快发展的期望越来越迫切,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啊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开拓进取,不断增强促进老区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探索老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思路,为推动老区加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