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压轴好戏罗浩辰(1 / 2)
最快更新虐殇:代罪新娘最新章节!
“还真是孺子可教也。”
罗浩辰轻笑微眯着眼,抬手像夸奖孩子一样抚了抚云梦雪的头,却被她一巴掌给搪开。
“别以为就懂这些,我虽然没经验,不过只要听一遍就明白了,因为罗浩辰就是第三种人,看你坐在这里的位置还有刚才说的话,不就全都知道了嘛。”
看着云梦雪一脸肯定又有些洋洋得意的样子,罗浩辰只是微微含笑不语,是与不是现在还无法定论,一切要到最终结果才能知道。
晚间八点整,竞拍开始。
环视现场,云梦雪不知道这里到底有多少行家,不过看许多人身边都不乏美女跟随,云梦雪就知道,这其中必定有不少人根本不懂,纯粹是为了博得美人一笑才前来出席拍卖会的。
此次为珠宝玉石拍卖会。
第一件拍卖品,为埃及著名设计师曼雅达历时一年亲自打磨制作的一副红宝石手镯,蓝光打在镯身透着一股魔幻版的妖娆气息,让人有种眼前惊艳一片的感觉。
曼雅达是过继著名的珠宝设计师,凭借着她的名望以及珠宝精工细作,还有埃及自身所附带的神秘气息与展品爆人眼球的光泽润度,此品一亮相立即引来众人叹为观止的赞叹声。
“宝石散发出诱惑闪耀的璀璨光辉,如同人们鲜活跳跃的生命力,它总能攥住众人的心使之无法抗拒其独特魅力。有朝一日我们终将老去,但是在时光流转岁月如梭中,唯独宝石不会失去光泽,轻触它高傲冰冷而炫目的身体,可以使我们清晰忆起流逝的往昔。”
拍卖师不遗余力的赞美着这副红宝石手镯,似乎告诉人们,拥有了这副手镯,就如同拥有永生不老的生命,一笔金钱的投资可以换来无法替代的珍藏价值与意义,还是很值得的。
“那么,此款出自埃及设计大师曼雅达之手的红宝石手镯,起拍底价为八十万,每次增加为二十万,有意者请出价。”
一场比拼财力的较量由此拉开帷幕,看得云梦雪是目瞪口呆。
“这些人花钱像是大风吹来的一样,真是让人匪夷所思。”
云梦雪摇头轻叹,在她的心中那不过就是一副手镯,怎么就能驱使这些人为此一搏?
对宝石无特别执着爱好的人,是不会明白那种疯狂追崇人的想法,那是最终达成所愿之后,所能带来的各种**满足后的愉悦心理。
一番激烈角逐下来,这副红宝石手镯最终以七百八十万的价格,被来自海峡对岸的一位富商拍走,这个价格有种让云梦雪跌倒在地的感觉。
八十万起拍价,七百八十万拍得,这之间的差距让云梦雪有些眩晕,而且也觉得很不值。
第二件拍卖品,是出自巴伐利亚著名珠宝设计师多米拉之手的、世界唯一限量版“白天鹅挂坠”,起拍价一百二十万。
梦幻般的美丽的童话王国巴伐利亚,是历史上著名的奥地利皇后茜茜公主的故乡,也是埋葬着一个年轻国王悲惨故事的地方。
提起巴伐利亚,人民心中最为熟悉的莫过于新天鹅堡了,传说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一生喜好艺术,为了追寻浪漫梦幻的童话世界,于是他耗费巨资用了十七年时间建造城堡。
天鹅堡中洋溢着中世纪气息,不同角度展现出变幻无穷的不同面貌,四周青山环绕碧荡湖泊,高贵优雅的天鹅从静水中幽幽游过,这里是路德维希二世的精神家园。
传说路德维希二世毕生只有一位红颜知己,那就是他的表姐奥地利皇后茜茜公主。
从路德维希二世与茜茜公主往来呼应的新建猜测,他可能一直都在暗中恋慕着茜茜公主,以至于宁愿为她痴情的独守一生,直至最终“水中捞月”而死。
设计师多米拉借由被人传颂浪漫故事为主题,设计出仅有一件的“白天鹅挂坠”,巧妙的设计外加茜茜公主以及路德维希二世这段历史的润色,必将会使人们不惜为此挥金一搏。
一番比拼腰包金子谁多的激烈竞拍再次上演,云梦雪不屑的一撇嘴角。
“浪漫又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让这些人完全给玷.污了,在金钱之下显得如此俗气。”
“你不喜欢?”
罗浩辰微笑着问她,云梦雪斜挑了一下眼帘,有种把高尚自己与低俗他们划分的感觉。
“好,既然你不喜欢这样,那么这件就不要了。”
罗浩辰双手交叠于桌上,一副完全不打算出手的样子,惹来云梦雪一声冷嗤。
“你不想拍就直说自己竞争力不够得了,少拿我来做幌子。”
罗浩辰笑而不语,他知道自己说完这番话,云梦雪必定会这样反驳。
第二件拍卖品,最终以六百二十万被一人拍下。
或许是受茜茜公主与路德维希二世充满传奇色彩、却又略显悲惨的生平影响,所以“白天鹅挂坠”的竞拍价与第一件拍卖品比起来有些差强人意。
第三件拍卖品,是缅甸设计师吴玺圣的镇馆之作紫玉卧佛佩。
通体晶莹玉透、半阖双眸面的卧佛由泰国出产上等玉石精工制作,紫色渲染下的姿态呈现出高贵与神秘,尤其微微扬起的嘴角更是带着安详与平和,即便只看一眼也会终生难忘。
镇馆之作自然价格不菲,不过因“只寻有缘人”这一苛刻条件,出价竞拍者均是信奉佛教人士,除本国佛教信奉者之外,还有许多来自泰国、印度和柬埔寨的宝石爱好者参与竞拍。
几番竞价轮回之后,“紫玉卧佛佩”最终被印度一老者拍下,也带给许多人因为没有拍到,而留下一脸惋惜的神色。
一件接一件的拍卖会展出,竞拍者争相出价,直至最后,终于亮出了本次拍卖会的压轴贵品,来自于法国名师海蒂娜之手、并且由她倾情四年着力打造的钻戒“独轮之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