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送他们到地狱去反省(2 / 2)
可是马腾军呢?
也许是他们不识货,并没有看出发生在长安城内的一切与苏小萝莉有多大的关系,又或者他们就是故意视而不见,因为他们对女人的定义只不过是一个机器——供他们发泄以及延续后代的机器,顺便还要兼顾做饭、女红和家务之类的杂物。
从这样的观点出发,李书实的种种举动的确算不上“英雄好汉”,甚至令他们感到怯懦和鄙视也就真的不足为奇。
但这无意更加削弱了李书实乃至并州在这些人心目中的形象。
如何扭转?
去苦口婆心的劝说?在战争中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加官进爵发放恩赏?
先不说对付这种顽固的家伙这些软办法有多少用处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天知道你给这些人好脸色这些家伙会不会继续蹬鼻子上脸给脸不要脸,因为之前李书实对待他们并不算差,开给马腾的条件也不错,否则马腾也不能在犹豫一番后便投降易帜。
所以,还是按照贾诩之前说的那样。
狠狠地艹他们一场好了。
战斗从一开始便进行的异常惨烈。
或许是因为马腾还在犹豫,或许马腾自己对于这次的叛乱也并没有太大的把握,又或许干脆那位儿子控一方面担心自己两个儿子的安危一方面又禁不住诱惑,反正不管怎么样,马腾派来偷袭李书实中军帐的兵力并不算多——当然若仅仅是以为李书实的中军帐仅仅只是部署了他的亲卫部队的话那么七千人的部队的确不算少,甚至显得有些过于的小心谨慎。
但你真的认为“擅长阴谋”的李书实身边仅仅只有区区几百亲卫做保护?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马腾和他的手下是不相信的,毕竟越是怯懦的人越怕死,自然身边保护的人肯定不会少了,哪怕实力不够强但人少了终归容易出问题。
不管这样的思考回路是否正确,反正他们倒也的确是歪打正着了。
李书实的身边的确还藏着不少的隐藏力量。
管亥和廖淳之前作为朔州军中的一员参与了征伐北地的战争,之后领兵作为偏师,向金城、陇西一带进攻,扫荡那些依然支持李郭等人的豪强以及西凉军溃散后流落山林的溃兵,同时还肩负着与金城陇西等地散落的羌胡的交涉工作。
虽然在凉州周围大部分的少数民族部落都被成为羌人,但那其实是对所有少数民族的统称。那些以部落为单位的羌人之间或许会有些联系。但每个部落都是一个独立的行政单位。
善加利用,他们比匈奴人更容易分化瓦解,也比鲜卑人更加注重信诺。
当然,管亥和廖淳所带领的部队基本上都是步兵。或者说最多只能算作是会骑马的步兵。让他们独自去面对那些羌胡骑兵显然有点勉为其难。故此在战前,李书实便命令曹纯与牵招带着万余匈奴飞军与其共同作战,而且这两位的交涉能力也是有些基础的。
原本管亥带着三千步兵。牵招带着三千匈奴骑兵来到这里也仅仅是李书实的“参谋部”为了防备意外而准备的“预备队”,反正以曹纯的能力,完全可以独自在金城陇西一带折腾。现在派上了用场虽不能说完全是一场意外,但也多少让人有点唏嘘的感觉。
受伤的猎物总是很危险,拼死一搏的猎物又是最为凶残的,所以哪怕管亥的武力冠绝全场,但在这样的战斗中,哪怕他已经斩杀了三名马腾军的校尉级将领,依然无法令敌人的士气产生多少的波动。
不,或者说让敌人变得更加的凶残。
虽然在敌人凶残的进攻下,并州军并没有显露出要崩盘的架势,甚至连让他们后退都无法做到,但反过来说他们想要击退他们的敌人同样是千难万难。
只不过……
“典伯韧终于也学会审时度势,知道要把他这块‘好钢’用在刀刃上。”
典韦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将李书实的亲卫部队投入到战场上,反而是带着人静静地立于战场和李书实之间,看上去好像是在保护李书实的安全。
不过李书实很清楚,对典韦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如果说是自己的安全,那么次要的事情便是自己吩咐给他的任务。现在自己身边有苏小萝莉这只彪悍的萝莉,还有尼禄酱这个武力上并不比他差多少的贴身护卫,他如今只需要好好执行自己交给他的任务就可以。
所以他绝对不是傻站在那里吹风,而是在静静等待时机的到来。
说起来典韦其实并非完全就是一个鲁莽的家伙。
当初典韦做游侠儿的时候为了给同乡报仇,准备干掉曾任富春长的豪强李永。这李永曾经做过国家干部(一县之长虽然不如县令的六百石,但在地方大小也是个人物),家中自然是要人有人要钱有钱,是个出入都有保镖保护的人物。
就算典韦天赋异禀,但想要在胡同里取仇人首级却也绝对做不到如探囊取物。
毕竟一来没有赤兔马,二来也没有空间让他自由驰骋。
更别说以他那吓倒一片的容貌,再目露凶光,就跟高x龙儿或者羽o川小鹰一样,估计任谁都会在第一时间用防备的目光将他牢牢锁定。
但好一个典伯韧,他略作化妆便带着一车酒肉,埋伏在李永必经之路的一处闹市中,就好像正在等人的摊贩一般,然后等到李永经过,迅速上前将其一刀结果,以致于李永的部下完全没能反应过来便眼瞅着典韦当着闹市中数百人的面缓步离去。等到他们反应过来想要追上去的时候,典韦的身影却早已经被人流所吞噬。
虽然自从担任了李书实的亲卫首领后典韦基本上不再需要消耗脑细胞去做这样的事情,但随着时间的积累亲卫队里优秀的儿郎越来越多。他们中的很多人在亲卫队中待个三五年后便会外放到部队担任更高一级的军官或者送到军校进修后完成这一步,作为他们的统领也是李书实极为信任的心腹大将,李书实也在思考将典韦和许褚外放的可能。
纵然从内心来讲典韦似乎并不是非常愿意,以前保护李书实是因为承诺和责任,现在更多了一份亲缘上的联系,他跟在李书实身边,不论是他的安全还是李书实的安全,都能让甄家姐妹感到放心。
但既然李书实有这样的想法,以完成李书实的命令为优先事项的典韦也在努力学习着。
现在,就让所有人看一看典伯韧付出了那么多努力的收获。
著名的军事理论家曹刿先生曾经说过:战争这玩意从击鼓进军到鸣金收兵。说白了就是士气的比拼。开始的时候大家没真正碰到敌人,还有一些想象的空间,或者可以称之为自我yy的余地,所以总觉得自己信心满满战意熊熊。一通战鼓敲下来。整个人都萌萌哒。
等打到一半了。双方都多少对对方有了了解,是骡子是马也都差不多都能看得明白,谁占上风谁占下风自然也都心里有数。占上风的一方自然不需要敲鼓。而敲第二通鼓的那一方肯定不占优势,所以才需要通过敲鼓来鼓舞士气。但在现实面前,效果肯定会差上很多。只不过人就是这么奇怪,经常不到黄河不死心,不撞南墙不回头,所以僵持的时候最喜欢想的便是“如果再加把劲或许就能赢”。所以这第二通鼓效果虽然不如第一通鼓,但也会有些效果。
等到双方都有些精疲力竭的时候,就需要主帅的抉择了——是双方有默契的鸣金收兵还是鼓足余勇一决胜负。前者需要双方武将都持有特技“心有灵犀”,至于后者,也别抱太大希望,毕竟没有人是铁打的,力战这么长的时间都累得跟那个什么似的,就算你敲鼓也是有心杀敌无力回天,除非遇到敌军溃败,那么为了战利品和军功还会死拼一番搏一个前程,不过那种时候估计也用不着敲鼓什么的,你就算是鸣金估计也没多少人听你的。
而马家军现在的情况便很是符合曹刿教授的理论。
与并州军那种带有纪律性,哪怕是匈奴人在几年的训练和战斗中也明白了纪律性的重要性,所以不论攻防都更趋于合理的战斗方式不同的是,马家军的战斗方式就显得粗狂了许多,尤其是他们此时怀着搏一线生机以及为了西凉军的傲气而战,太想一下子拿下对手,可以说这“第一通鼓”敲得是又重又响,甚至一度将并州人压得喘不过气来。
这样的战斗方式就好像当初的华雄,一鼓作气如果无法将对手拿下,那么就要面临士气下降尤其是体力消耗过大等种种问题,给予对手的压力也在减轻,留给对手的空当也在增多——就好像足球场上经常能够见到的那样,某支队伍狂攻许久却因为一个疏忽被对手打了反击,运气好碰上对方球员射术不精心理素质太差甚至天气草皮都都是队友,自然是逃过一劫,可如果运气不好又或者说是运气正常,那么就只有丢球这一种结果了。
是的,此时的敌人已经面临崩溃的边缘,只需要一次犀利的反击就能搞定对手。
该说不愧是混杂了大量羌人的部队么,与羌人作战的风格几乎如出一辙。
可偏偏面对西凉军玩了命的凶猛进攻,并州军的士兵在没有buff也没有治疗的条件下同样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甚至是生命才能堪堪维持住如今的局面,又哪有体力去打反击呢?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典韦终于动了。
等候已久的尖刀,终于要给敌人以最猛烈的一击。
从典韦开始行动的那一刹那,李书实便露出了胜利的笑容。
是的,这场战斗,并州人无疑将会是最后的胜利者。
狭路相逢,他们才是真正的勇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