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贸易的讨论(三)(2 / 2)
葡萄牙/英国/荷兰商船队亦商亦盗碰到硬的如郑一样要纳税碰到软的就抢。西班牙醉心于东南亚殖民和奴隶贸易基本控制菲律宾和马来群岛地区。他们虽然严重依赖中国的海商提供殖民地的物资和人力但对加入与中国贸易力不从心只好靠马尼拉大帆船不断的从美洲殖民地运入白银来诱惑中国海商前来贸易。由于过于依赖华商华人西班牙人对华人产生了病态的恐惧感对华人的打压控制不遗余力华人华商受限很多。
荷兰拥有中国海最强悍的海上舰队但是作为后来者没有好的立足地。为了寻求新殖民地妄图控制台湾和彭湖。跟郑家进行了数十年的战争。直到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而荷兰也在英荷大战中失败最终步向衰退。
越南南北朝北朝要进行港口贸易同样需要交纳1000两每年。南朝开放了一个城市专给华人贸易。越南南北朝都自号小中华却南北各自找了洋人当撑腰的:北朝得到荷兰人的支持南朝则是葡萄牙人。
英国人作为后起之秀虽然来得晚了在这一带没有找到立足点却时时刻刻都想打入这一市场。
经济的、政治的、宗教的、民族的这些乱七八糟的因素纠缠在一起使得整个东亚-东南亚海域成了达尔文式的丛林。
穿越者固然船坚炮利奈何人丁稀少特别是缺少船只和水手地理环境也不算有利暂时还没有资格参加这一海上大狂欢。利用那些强大的海商集团的现成网络进行销售成了唯一的选择。
“中国商品在东南亚很受欢迎本来是绝好的赚钱路线而且东南亚的许多特产也是我们需要的。”钟利时不无遗憾的说“现在我们捞不到丝绸、茶叶和瓷器的出口权卖镜子也不错。我记得中国铜镜过去就是传统的出口商品。”
“贸易谈得这么热烈进口出口的但是船呢?”李海平继续置疑。
“运力不足啊。”文德嗣叹息。
穿越者眼下的状况有点象日本临高本身出产的工矿原料很少穿越者销售的商品、重要的工业原料都依赖船只进出口。不仅如此即使是从盐场村到百仞城的食盐运输――虽然穿越众修通了两地之间的简易公路但是因为缺少畜力和车辆大宗的海盐制品还是用船只运输到博铺进行转运。
这使得穿越众对船只的依赖性很大。自从百图村攻略行动之后穿越集团的船队保有量一下子突飞猛进。此时已经拥有70吨级的双桅海船3艘分别是“登瀛洲”、“伏波”、“通济”2艘40吨级单桅船和十几艘小型的船只。这些船里除了“伏波”是按战舰装备的之外其他都是用作运输船的。5艘大中型船只中除了伏波因为有武装不宜进入广州港之外全都是专跑广州航线的运来了大量工业部门急需的物资。问题是运送的速度依然赶不上工业部门的需求。帆船速度慢运载量又偏小。海上力量部有心想扩大船队的规模奈何水手问题一直困扰他们――几大海上集团准备决一死战的前景使得水手奇缺不管是刘香、郑芝龙、诸彩老甚至大明的地方官到处都在招募沿海的渔民和有出海经验的人。穿越集团显然不大被老百姓看好。
“我们还是希望能够造大船最好是造有动力的船只。”李海平说“不说太大的船起码也得是个载重吨二三百的吧?有动力的话速度就快很多了而且对水手的需求也会少很多。登瀛洲就比其他几艘船都快要不是老是没柴油的话――”
“文总不是计委已经批准建造一条双桅纵帆船了吗?这种船应该有200吨吧?水手只要10个人。”
“造船哪有这么简单。很多设备都没影子。要造船先得把船厂的设备配套完成了。”文德嗣也为这事头疼:造船毕竟不是造船模当年瑞典人复制哥德堡号前后历时将近十年一大半时间都是在考据当时的造船工艺。这还是在瑞典人资料齐全的前提下。
“这事我们抓紧先把船厂配套完成了。你需要什么开个单子一会我们和机械部门单独开会解决。”
“至于发动机的问题。”王洛宾说“我觉得不管是蒸汽机还是自制单缸柴油机对我们的工业能力来说都不是问题。特别是单缸柴油机不仅可以作为船用发动机还可以满足很多方面比如农业上用来牵引小型农机具、抽水甚至作为短途运输工具的原动机都能用。燃料也好解决。就算没柴油先用植物油或者煤气也凑合了。”
单缸柴油机的制造技术是内燃机中最简单的。最早问世的内燃机就是柴油机而且早期的柴油机烧得也不是柴油而是植物油。
吴南海马上支持:“这个好我这里好多小型的农业机械都苦于没有动力机用不了。”
王洛宾继续道:“我们自己制造的单缸柴油机虽然暂时在功率不可能常柴货相比但是一般运用足够了电力不足的话工业设备也可以用这个来驱动。早期的工厂设备都是用蒸汽机或者其他动力机驱动的。考虑到自产电动机有一定的难度未来的工厂可能在相当长时间内都需要用蒸汽机或者柴油机来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