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节 借师助剿(2 / 2)
再重返寨子的路上。“借兵助剿!”这个词一下跳入到孙元化的心里。
对方大大方方的露出自己的战船和大炮他自然明白这是在有心暗示他。
在登州被俘之后他对前途原本已经绝望――以皇上的一贯的行事作风来说:孔有德就算念及旧情将其释放回到朝中纵然有老师和周阁老援手恐也难逃一死。
原本他已经做好了死得准备。现在他又被救了出来:登州陷落才不过二三天朝廷和地方官府都不会收到确切的消息……
身处绝境的人只要有了一线转机马上就会有强烈的求生**。孙元化立刻意识到:一个极大的机会正出现在自己的眼前。
如果能自己率兵打败孔有德收复登州纵然巡抚之位保不住起码将来还有起复的可能。
至于对方是“髡贼”这倒是稍有顾虑的事情。不过看样子对方也不想显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否则他们也就不必这么大费周章的在这里冒名建起庄子来行事了。
回到寨子里金立阁邀他去望早晨的弥撒。弥撒是在岛上的一处简易大棚里进行的参加的主要是难民中的新皈依者鹿文渊因为已经是天主教徒的身份也不得不跟着一起去做礼拜。
礼拜结束之后孙元化和金立阁又进行了一番谈话。金立阁对他目前的状态表达了担忧表示他在登州的失败不仅会对他危及自身对整个圣教会在中华的传播都可能是非常巨大的打击。
教会表达的意思孙元化当然明白耶稣会在中国的传教非常依赖上层士大夫。但是眼下能称得上“高官”的士大夫基督徒没有几个了。恩师徐光启已经是风烛残年又因为修历心力交瘁自己是传教士们最后的指望。
接着金立阁又大谈澳洲人对教会的虔诚教会如何在澳洲人的支持下载海南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收获――他非常遗憾的指出:假如澳洲人的头目是基督徒的话教宗一定会为他封圣的。
在耶稣会教士的诱导之下孙元已经有了“借师助剿”之心。
不过他还是有很多事情要弄清楚。首先就是澳洲人能出多少兵。孙元化知道登州和辽东隔海相望本地又是贫瘠困苦之地孔有德占领登州之后有粮有饷有兵器只要树起大旗不愁立即聚起数万人马来。
这数万人当中冀图混口饭谋条生路的人当然是大多数但是其中不乏本地的兵痞和东江旧人。
这些兵打鞑子尽管胜少败多但在大明军队中却是“强兵”。特别是李九成、孔有德等人都是辽东宿将又在登州接受过西法火器的训练真要战起来朝廷如果不从山海关一带抽调拱卫京师的边军精兵仅仅靠临时凑起来的军队还未必是他们对手。
特别是储存在登州城内的大量火器火药更是增添了他们的战力。再者还有水城里的战船。这是孙元化特别担忧的。
水师战船全部落入叛军之手等于他们有了在海上随意机动驰骋的能力。在旅顺和辽东诸岛上的东江军随时有可能通过海路和登州的叛军呼应。
到时候叛军之势就会象滚雪球一样愈滚愈大而叛军万一支持不住亦有可能下海投鞑……朝廷苦心经营十来年的登莱防线就会土崩瓦解。
面对这样强悍的敌人孙元化当然不能指望自己在莱州青州的少量人马能够将其镇压下去――即使加上山东巡抚余大成派来的人马他也毫无胜算。
孙元化不指望朝廷能够很快派来援军。朝廷在北方的兵力吃紧要派军进剿即使廷议立即通过也非得三四个月不可。
他的计划是死守莱州、青州不让叛军的乱势蔓延开。请澳洲人的水师在海上助战叛军就无法勾连辽东的东江旧人。
东江旧人不能过海增援孔有德又拿不下莱州青州叛军就只能困守登州――登州的粮食大概可以支撑半年左右只要困住半年叛军不战自乱到时候不论是招抚还是朝廷调集大军围剿都可事半功倍。
孙元化对澳洲人的陆军没抱多大的希望――他在岛上只看到了乡勇。就算有些澳洲兵勇充其量也不过二三百人纵然有传说中的精良火器毕竟人数太少连给叛军塞牙缝都不够。
相比之下他对澳洲人的水师就有信心的多――澳洲人向他展示的战舰要封锁登州易如反掌。不管是东江的水师还是登州的水师都没有可以和他们对抗的战舰。真要开仗那真是所谓摧枯拉朽一般。
然而要下这个决心亦不容易――澳洲人毕竟是和朝廷军队见过阵仗的“髡贼”虽说他们到目前只是做生意没有露出什么野心来平白无故的表示出对他的善意这不能不让他感到怀疑。
{飘天文学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