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节 学宫往事(2 / 2)
申澳学社在五仙观外的“观产”里为社员租了个院子--其实老崔也是象征性收点房租而已目的是方便外地的活跃分子短期居祝张家玉的积蓄不多便将母亲安顿在学社的出租院的一间厢房内。见他母亲这副模样念在相识一场的份上同住的社友都觉得于心不忍又凑在一块儿想办法。
大家都说若是杜首长亲自去医院打招呼肯定又是另一番景象了只怪张家玉时运不济正好错过了杜首长的档期若是早回一日哎。
突然有人喊道:“有了1
“有什么了?别一惊一乍的1
“明日刘大府在南海学宫宣讲新政同时向市民介绍新上任的南海县长。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我们可以去求他一定有用。”
“靠谱吗?首长们都日理万机的会在意一个平头老百姓的死活?”
“你懂什么?为官一任最重要的是声誉首长们不是常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番薯’吗?”
“对对对我想起来了这位新县令的背景还有些特别。”
“哦怎么个特别法?”
“前些日子羊城快报上登了头条新县令出身工业领域有个雅号叫‘药师’据说这大宋的灵丹妙药都出自他手”
不等这人说完就被其他人打断:“你不早说1
“谁叫你们不看报纸的”
“新县令也姓张说不定五百年前与我们家玉是一家若是能认个同宗”
“做梦吧你1
听着听着张家玉心中燃起了微渺的希望来了点精神没想到他离开的这些天里广州城又发生了这么多的新鲜事。
南海学宫即南海县学是古代南海县最高官办学府始建于南宋后来由于战乱三易其址。元世祖至元三十年移于西城高桂坊之菊坡祠故址番禺县学亦毁于元初兵燹当时附于南海县学二学各析其半以东属南海西属番禺。
元初两县学挤在一起薄于民居甚隘且陋。明初洪武三年朝廷下诏全国郡县俱兴建县学番禺县学移建至城东南海县学则未易址。洪武二十二年训导张立以庙学低矮狭窄请于御史王骥辟东北民房扩大县学并创馔堂(食堂)。洪武二十六年教谕唐善同扩展华子巷民居改县学门南向。永乐七年县学内建大成殿再次拓展县学后面的地域并创建尊经阁(图书馆)及东西号舍。正统八年重建大成殿复拓学宫后地建东西号舍十四间。景泰三年副使韩壅用盐仓街的隙地交换县学东面的民房扩大县学。嘉靖六年在县学东侧建聚奎楼县学前建屏墙将此处民居迁移到县学南面在屏墙后修建号舍
被魏必福举荐给张枭的前任南海县令黄熙胤正带着张枭参观南海学宫如数家珍地向张枭介绍南海学宫的历史沿革。
“首长你看县学东面原有青云路年长日久附近居民在路旁筑居室将路湮没。三年前是学生带人复修旧址并修饰兴贤、育才二牌坊。”黄熙胤说起这件事还颇有些引以为豪。
“嗯黄参议执行力还不赖。”张枭点点头要知道刘翔清理承宣大街上的违建也得仰仗伏波军的刺刀说明黄熙胤确实有点能耐。
学宫坐北朝南南北向中轴线上的建筑由南向北依次为:学宫大门棂星门然后是戟门左面聚奎楼中间为大成殿左右两侧是连排的大屋(庑)。大成殿后为明伦堂堂东为成德斋稍南为教谕宅西为达材斋稍南为训导宅。堂左为仓库右为吏舍后为尊经阁。
学宫内外有号舍五所:一在尊经阁的东西两面一在西庑的后面一在棂星门的南面一在牌坊兴贤坊的背面。又在崔清献祠后面建名宦、乡贤二祠。启圣宫前建敬一亭尊经阁前建会膳堂。
此时的南海学宫占地面积六十多亩规模远超后世。学宫范围南至华子巷北至蒲宜人巷东至忠贤坊西至米室街此街下延走木街是明代广州城内番禺县与南海县分治州城的分界线和西城南北向主干道而学宫一带是广州城中私立书院最密集处。
元老院入城后学宫被征用作为南海县教育局办公地同时也是南海国民示范学校所在地。后来因为决定县示范学校要立足乡镇的精神决定在大沥镇设南海县示范国民学校于是这里旋即又改为广州市国民示范学校并且在此附设了广州简易师范学校。作为师资的培养基地。也是教育口在整个两广地区的“司令部”。
今日刘翔要宣讲新政同时向广州各界人士介绍新任南海县长还将举办广州咨议局的见面会这样方便张枭日后开展工作更为顺利因此将地点选在了南海学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