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节 路见不平(1 / 2)
“婶子附近可有墟市购买蚕纸?”
“有的九江大墟便有蚕纸铺一般在墟市租有铺面也有些制种家肩挑背扛或独泛小舟穿梭在乡里的小墟市间就地摆摊出卖。”
“哦每造买多少蚕纸合适?”
“这要看你家桑地的桑叶有多少不过一般会多定蚕纸早前蚕蚁所费桑叶不多若是无利可图多余的蚕可弃去若是求购生丝者多则可去桑市购买桑叶不必拘泥于自家的桑地再者若遇上水患或是病害多定蚕纸不至于颗粒无收。”
问过蚕种的事情赵和宁起身道:“婶子方便看看你家的蚕吗?”
黄氏也连忙起身道:“无妨无妨只是寒舍鄙陋恐碍了妹子的眼。”
“婶子哪里的话我也是穷苦人家出身。”
掀开门帘布赵和宁发现蚕室的布置与与江南差异很大泥墙上开有小窗墙角开有小孔看起来是为了通风但都盖上了厚纸麻布应该是防止蝇虫。蚕室最忌高温潮湿茅草屋顶有助于通风泥墙可挡湿气但地板却是直接接触桑基的泥土雨季之时水气容易侵袭。
“婶子为什么不单独建蚕室呢?”赵和宁忍不住问起来。
黄氏面露难色道:“妹子说笑了家中困顿实在无力另建蚕室。”
赵和宁摇摇头人蚕共处一室嘈杂的环境过盛的人气污秽的空间都不利于蚕的生长随即说道:“婶子不要嫌我多嘴我也见过别人家养蚕人蚕共处一室蚕儿容易生病还是想想办法单独建一间蚕室为好。”
“妹子说的是我也有打算再多养几造攒些钱便雇人盖一间茅草屋。”
“婶子这一造蚕何时‘上山’啊?”
“妹子说的‘上山’是何意?”
“就是结茧。”江南地区将蚕上箔结茧称为“上山”显然黄氏不知。
“哦明日便是三眠了只需一日再三日后还有一眠称为‘大眠’也是一日。大眠过后四五日蚕就结茧本地唤做‘上箔’。”
赵和宁对两地的差异比较感兴趣问道:“能看一下你家的蚕箔吗?”
黄氏便带赵和宁去了另一间屋子墙角堆着一堆长方形的竹制品就是蚕箔。蚕箔长约三尺二寸竹片组成了游泳池泳道一般的骨架骨架上则是削薄的竹片曲成一寸长、半寸阔的椭圆形形成了一个个方便蚕吐丝结茧的小空格与江南地区常用的“草龙”区别明显。
赵和宁问:“你们的蚕箔和江南区别很大可有什么讲究?”
“原来妹子是江南人士怪不得……”黄氏道“九江气候潮湿闷热这样的蚕箔易于通风排湿。上箔之前要用火烤蚕箔烧掉上一造抽茧后剩余的蚕丝。上箔一二日之后便要‘焙茧’蚕箔对立如人字铺开约二十张都用草席、厚纸牢牢包围上角开出小孔方便水气透出。每八张蚕箔中间放上火盆约焙一个半时辰要把蚕箔上下反转再焙一次。如此蚕蛹都已焙死才能放心取下干茧。”
赵和宁道:“想必这是因为本地气候潮湿焙茧才能防止蚕茧霉烂。”当然除此之外焙茧还能杀死蚕蛹及附生于蚕蛹上的蝇蚋之类的寄生虫使蚕茧固定于上箔时的状态利于缫丝。
“妹子聪慧一点就通。”黄氏夸道“只是焙茧需多耗费些银钱。”
“哦要多少银钱?”
“每箔六张耗炭三斤约耗银两分。”
这点银子赵和宁觉得不算什么但对于贫困的农户而言多一厘也是钱。赵和宁没有纠结这件事情又问:“收了蚕茧是自己缫丝吗?”
之所以问这个问题是因为当年赵引弓在杭州办缫丝厂的时候就遇到了蚕茧收购的难题蚕户辛辛苦苦的养了蚕多半是不愿意就此卖掉蚕茧的这样获利太低。在中古的农业社会里劳动力的价值是很低的用大量的劳动力换取微不足道的现金收益是很常见的现象。江浙的养蚕户普遍都是自己做丝发卖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农村副业劳动。加上中间还有一个“丝茧行会”垄断了少量直接发卖的蚕茧赵引弓也无法向农户直接收购蚕茧只能向丝茧行购买。考虑再三赵引弓决定还是从头做起。直接从产地来控制蚕茧的生产。确切的说就是类似雷州农合一样的小生产者合作社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