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38章:巧舌如簧生是非(2 / 2)
王文酝酿了一番后,说道:“说户部没钱,就算诸位大人相信王某也是不信的,诸位也都是官场之人,朝廷的一举一动也都看在眼里,早在半月前王公公的宝船可是回到了京城,那满满一船的宝物诸位可都是亲眼所见,就算朝廷的税收用于了战事,修建了宫殿,赏赐了后宫,赈灾了百姓,可下西洋的宝物可是在这之后回来,据我说知,宝船运回来的宝物从朝廷拍卖行卖出了三百万两白银,这笔银子皇上的内库拿走将近一百万两白银,剩下的可都是归了户部,算算可是正儿八经的两百万两,这笔银子去哪儿?”
王文这话儿可不是信口开河,身为王振最信任的心腹,他自然明白想要煽动这些文官的愤怒,就必须拿出点真东西来,还得必须他们都知道,唯有这样才能让他们信以为真,才好跟着自己闹腾。
下西洋这事儿,在本朝可是人人皆知的事情,自宣德八年郑和去世后王景弘仍负责南京水军的操练,朝廷鉴于他一直跟着郑和掌管航海的线路与管理船队,船舶的制造、航海人员的选拔,航路的确认等一系列工作都出自他的手笔,下西洋经验丰富,在郑和死后,朝廷任命他为宝船正使,当起领导整个船队的重任,继续下西洋,此番下西洋历时五年,航线之远,已远远超过郑和,与海外各国的物资交流中带回大量的舶来品,除了一小部分用于赏赐下西洋有功人员,大宗库存物品运往北京。就在半年前,作为下西洋正使的王景弘承担起下西洋大量物资善后处理和人员安置工作,于本月初官库支胡椒、苏木等三百万斤,遣官运至北京交纳,装运胡椒、苏木马快船100艘至京。试想用100艘马快船装运300万斤胡椒、苏木从南京启程经长江进入扬州大运河运往北京,其场面是何等壮观,这些宝物运至京师后,立即送入了皇家拍卖行进行拍卖,得银子三百万两,按照宣宗与百官达成的协议,朝廷占宝物的三成,户部得七成,所以此番户部得银足足有两百万两,这事儿当时被朝廷大肆宣扬,所以但凡是京城的官儿没有不知道的。此时被王文说来,无不气恼,喝骂之声络绎不绝。
“诸位再好好想想,就在数日前,皇上命户部拨银两三十万赏赐东南沿海,边疆将士,这可是白花花的银子,足以付得起咱们这点可怜的俸禄,内阁杨大人口口声声说户部没银子,既没银子,为何朝廷赏赐武将的时候,户部就有银子给赏赐了,还一给就是三十万两白银,莫非我大明的文官不如武将么?”
这话儿算是说到了百官的痛处,也是最关心的所在,本朝初年因战事频繁,北方鞑子时时想着恢复祖宗基业,威胁还在,洪武爷重视武将高过文官,这个可以理解,毕竟是家国未稳,需要武将抛头颅洒热血,到了洪武末年,在洪武爷大力打造的八次北伐,基本上扫除了北方的威胁,到永乐年,朝廷基本上停止了对外用兵,国家的重心开始转向内部。文官地位大大提高,到宣德年,差不多是文官把持朝政,武将携大军于京师门户。虽然太祖皇帝废除了丞相,但是很多事物还是要有人来干。事情发展到最后内阁大学士们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内阁大学士的权力越来越多,逐步成为了有权无名的宰相。除了正规场合不能出现宰相的称呼以外,在私下交流中内阁大学士们一直被尊称为宰相。正是由于内阁权力的扩大,致使武官方面的五军都督府成为了鸡肋。那些武将们虽然也贵为一品,但是实际权力上相比大学士们不知差了多少倍。
不光是在京师,就是在地方上也是如此,因为国家已经进入太平盛世,对军队的迫切需求不是那么明显,武将位高权低、有名无实的情况开始出现。虽然都指挥使管理着一个省的军队,但是加上军户的家属在内也不过几十万人;而品级较低的布政使却可以管理好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人口,孰轻孰重一目了然。虽然都指挥使的官位高,但是实权小、高职位是虚的,而布政使虽然官位低,但权力是真的。这种情况不单单只存在布政使和都指挥使之间,可以试想一下,一个只能管理几千军队的卫所长官有没有底气,对着官位比他低但管理着几十万百姓的知府吆五喝六?答案是他不敢,因为权力差的太多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武将的地位在不断地下降,到了明朝后期,一个六品守备见了七品知县要先作揖请安,而知县甚至可以不还礼。这种礼仪规矩目前来看,还不太明显,在文官在地位上的优越无疑是高过武将的,身为文官或多或少都带着几分优越感在,如今可好,东南沿海的武将非但拿到了俸禄,还额外的领取了赏银,银子还不少,朝廷要做什么,莫非是因这几场不大不小的战事,就要恢复祖上重武轻文的路子?比起这点俸禄,这个念头显然更让他们担心了,人一旦担心,少不了就想要依靠,想到依靠,难免想到了内阁,可内阁偏偏是这事儿的主谋之一,失望加俸禄,怒气可想而知了。
“你们说说看,朝廷有银子赏赐武将,为何就没有银子给咱们发俸禄,依我看啊,不是咱们的户部没有银子,而是有人诚心偏袒武将,轻视咱们这些文官。”王文目视百官最后一锤定音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