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返航(1 / 2)
最快更新平凡的明穿日子最新章节!
现今印度北方受到帖木儿汗国的侵略,国都德里被占领,屠杀了十万战俘。原先的德里苏丹国分裂成大大小小数十个邦国,非常的混乱。而南方一样邦国林立,但相比北方的战乱要平静许多,其中位于印度西南海滨的古里王国就像是个世外桃源,依山面海,良港众多,盛产特色纺织品和胡椒等。
古里国王对大明舰队展现出了极大的诚意,为大明天子献上了一条五十两黄金抽丝编制,镶嵌了无数宝石的华丽腰带。
姚广孝亲自颁诏书和金印,在王城竖立石碑曰:“其国去中国十万余里,民物咸若,熙嗥同风,刻石于兹,永示万世。”
随着古里奉中国为宗主国,只要大明的势力能深入印度洋一天,不再担心遭到外敌入侵,很快在徐灏的操作下,古里和锡兰结成了盟邦。
明人在印度可以畅通无阻,船队计划在港口停留数月,大批随之而来的商人欢天喜地,上岸和当地人讨价还价,满载货物可以启程返回家园了。
为了保护商船,徐灏分出百艘战舰护航,会一直护送船队抵达占城。
古里的风俗有别于其他印度邦国,大概是自古以来就是国际商贸枢纽的原因,风气较为开放包容,几代国王也是有为的君主,随处可见阿拉怕商人和波斯人,是个文化非常多元,风景优美宜人的国度。
印度人的和善温顺令徐灏不禁想起了后世,如果计划周详的话。或许应该不难在征服了婆罗门和刹帝利后,进而联合两大阶级共同统治整个印度。一如所有的征服者。
当然徐灏仅仅是想想而已,他从来没有建立帝国的野心。船队招收了一些熟悉西洋民情商讯的古里人加入,派出一支船队北上寻访印度东部恒河三角洲的商业名城加尔各答,很遗憾的是因战乱等原因,有着千年历史的加尔各答已经不复往日繁华,成为了一片废墟。
倒是在附近现了一个新生港口,带回来当地特产三筋树叶和甘松油,上等的棉布和珍珠等货物。用瓷器等换回来满满一船的金币。
返回时在一个港湾遇到了当地部落,生性野蛮好战,用丝绸讨好了酋长后,换回了珍珠玳瑁以及大批象牙。
一船船满载着蓝宝石和明珠、各色宝石、珍贵香料、天然玻璃、铜锡铅等商品的商船6续启程返回中国。
顺着海岸线南下两百公里,是一个名叫柯枝国的古国,拥有不亚于古里港的繁华,地形非常特殊。港口里面地广水深,外围有许多小岛环绕,是天然易守难攻的深水良港。
自古以来,不同语言肤色和信仰的外国商人在各个小岛上安营扎寨,明朝庞大舰队的到来,给这个见惯了外国商船的城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其中有一个名叫康丁的威尼斯商人跑来非要加入船队不可。
徐灏不知这家伙在历史上学成归国,把航海图献给了立志远航的葡萄牙国王,对探明全世界起到了一定作用。就算知道了大概也不会阻止,从欧洲通往中国的航线,早在东汉年间即已经被阿拉伯人探明。没什么可隐瞒的。
船员们闲来无事把多人协同操纵的大型渔网传授给了当地渔民,这令柯枝国的捕鱼业笑傲整个印度。为了纪念此事,后世印度旅游局打造了金字招牌,写着大约在公元十五世纪初,中国人把这种渔网带到了本地。
柯枝国和中国的渊源很深,唐宋时期就已经到中国纳贡,是个比古里国还要亲明的国家,遍布全国的江河湖泊,河道纵横提供了便利的水路交通,气候四季如春,温差甚微。
椰子是本国的最大特产,有椰子之国的美誉。从柯枝国再往上徐灏推测很可能是后世印度第一大港的孟买了,因为向导描述群岛上有一些古老建筑,可能就是象岛石窟。
五十年前,孟买被信仰伊斯兰教的古吉特拉王国占领,也就是说徐灏即将踏上阿拉怕世界。
不过徐灏突然下令船队停止前进,因为收集到的消息显示,继续走下去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
此时的欧洲各个方面都远逊于西亚人,还处于蒙昧的中世纪,十字军东征的骑士们只会一味的正面猪突,完全不是奥斯曼突厥人的对手,而奥斯曼近年败给了帖木儿鞑靼人,鞑靼人的宗主蒙元完败给了明朝,虽说证明不了什么,总之每当中国再一次强势崛起的时候,游牧民族被迫往西方大规模的迁徙,波浪一般的迫使各族也跟着往西逃难,连带着欧洲各国最终就会倒了大霉。
帖木儿把奥斯曼一分为四,也就是说,未来起码五十年之内,威尼斯商人还可以抵达印度。
真正的东西交流得等一百年文艺复兴之后了,而且欧洲和中东世界实在是距离中国太远,尽管徐灏很想去欧洲旅行一圈,但现实是他不能不返航了。
原来商人从国内带来了噩耗,徐太后于七月初四在金陵病逝,身为子侄徐灏必须得马上启程回国奔丧。
带着一丝遗憾回到阔别一年多的家园,祭奠了姑姑后,徐灏选择在家休养一段时日,闭门谢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