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节 崛起模式(1 / 2)
最快更新足球大亨最新章节!
(一)
在卡西莫夫的印象中,这支香港队没有那么脆弱,这也是所有人对巴乔执教后亮相的香港队的印象,三场欧洲公开热身赛的时候他们就敢打敢拼,除了左右边前卫身形稍嫌瘦弱之外,整条中轴线上的球员都有着一定的抗冲击能力。
卡西莫多也清楚地知道中亚球队的弱点。从苏联解体之后,乌兹别克斯坦彻底改变了举国体制,以前由国家拨款的各级体工大队以及陆军部队体工队、铁道兵体工队、煤矿和油矿等大企业体工队,在改变成“民主体制”之后统统砍掉,改成了市场模式,尤其是足球,仿效日韩和中国,走起了职业化的道路。
只不过在学些中日韩的过程中,乌兹别克斯坦足协更偏向于中国,想走“捷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具体的说,就是通过大笔的投资先把顶级联赛搞的红红火火,带动球市制造繁荣,等到各个俱乐部盈利之后,再按照日本和韩国模式,把大学年龄段预备队—高中年龄段预备队—初中年龄段预备队进行建设,然后在全国范围内搞小学年龄段的足球普及。也就是“中国模式”。
与中国模式的“自上而下”相比,韩国模式和日本模式则是“自下而上”从打基础开始,韩国是从六七十年代就开始搞足球了,而日本的足球崛起计划是从1980年他们的动漫画《足球小将》大热开始的,搞了十来年也没有看到什么起色。一直都是韩国和中国的手下败将,反而中国在1994年职业化之后,短短两三年的时间里就火爆无比,因此乌兹别克斯坦在对这些邻居们考察之后,决定不考虑日本这种慢吞吞的模式。
职业化的起步和中国时间相差无几,这种“空中楼阁”呈现出来的损害性也是和中国一样的,基本上和中国一样,在职业化进行到十年左右,当之前“举国体制私有化”之后的那些球员全都老去,没有了举国体制。俱乐部又因为经济原因没有来得及搞各种梯队。整个乌兹别克斯坦的足球水平下滑速度是非常明显的。
和中国足球一样,为了短期利益而饮鸩止渴,希望通过青少年队取得国际上的好成绩吸引资本的关注,激发球市热情。所以不断采用超龄球员参加比赛。不断让球员们提前通过强化力量强化体能和强化战术在青少年比赛中获得好成绩……
所以2010年的这支乌兹别克斯坦队。和1994年亚运会夺冠的那支,从技术方面完全无法同日而语,就是一堆糙哥凭借着力量横冲直撞。凭借着速度去赌博最后一脚准还是不准,队里的头号球星沙茨基赫也已经32岁了,当沙茨基赫退役之后,乌兹别克斯坦毫无疑问将跌入更低的谷底!
三分钟就吹罚乌兹别克斯坦犯规并且出示黄牌,这种判罚尺度也给本场定了调子,对于力量和冲撞发挥站到全队发挥60%的乌兹别克斯坦来说,这毫无疑问是当头给了他们一记大棒子!
(二)
幸运的是反对地点距离球门比较远,有四十三四米,而且几乎就在边线旁一米多的地方,这种位置上,陈灼直接射门得分的成功概率很低。
这就像是投三分球似的,三分线附近50%的命中率已经是很高了,往外面多一米可能就要下降到25%,再往外多一米那就只剩10%,再往后面,那就只能靠蒙了。足球的任意球也基本如此,而且命中率更低,因为还有个门将在那里。
身高上,乌兹别克斯坦球员普遍都是1米8以上,平均身高比香港队高出好几厘米,防守高空球方面也占据着一定的优势,这也是他们把定位球当做破门手段的一个原因。
陈灼发球,翟廷峰、郭建邦和欧阳耀冲这三个没有身高优势的球员在外围负责补射,以及用他们的速度防备乌兹别克斯坦队的长传反击,除此之外的六名球员全都挤进了对方禁区,随着裁判鸣哨示意,陈灼将球吊进禁区之内。
“嘟~~~”裁判又鸣哨!
这一次是示意加森冲撞犯规,争抢头球的时候加森在空中将乌兹别克斯坦一名中后卫撞开,给陈肇琪创造空间,争顶时候双方手上都有动作,裁判果断鸣哨,终结了香港队的这次进攻。
这场比赛的黎巴嫩裁判执法还是很严厉的,对于双方的犯规,哨声吹的都很紧。
乌兹别克斯坦放下球之后就要快发,陈肇琪跑过去一脚把球踢走,阻止对手快发任意球,为队友们回防争取时间,结果引发了双方球员的争执,裁判跑了过去,给陈肇琪和乌兹别克斯坦队4号中后卫每人一张黄牌……
开场5分钟,裁判发出了3张黄牌,相对于上一场来说,可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判罚标准!
而这种严厉的判罚尺度,也是巴乔所需要的,基本上这个开场5分钟的测试,又达到了巴乔的预期。
(三)
接下来的15分钟,就是对8号球员叶帕罗夫的围抢,和对9号球员纳西莫夫的限制,先稳固防守为主,打乱乌兹别克斯坦的进攻部署。<.首发完全相同,阵型也还是3-5-2,对后腰叶帕罗夫的围抢也是加森、陈肇琪和陈灼三名球员配合完成,逼迫乌兹别克斯坦队不得不匆忙长传,中后场球员又就近组成三角防御体系,针对纳西莫夫进行围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