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一席之谈(1 / 2)
最快更新乱世英雄最新章节!
请叶振邦坐下,罗耀武才说道:“你开始听得很认真,是不是对我的作战部署有什么想法?”
“想法?”叶振邦惊了一下,赶紧说道,“军长,我就是个土包子,哪能有什么想法。”
“有就说嘛,这里又没外人,你还怕我吃了你不成?”
叶振邦笑了起来,而且笑得很尴尬。
“再说了,旁观者清,你多少也算得上是个旁观者,而且没有接受参谋那套训练,对战局有更加直观的把握。”罗耀武长出口气,显得很认真。“仗打到现在,我们处处不利,需要有所改观。”
叶振邦知道罗耀武没有开玩笑,而且罗耀武本来就是个不大喜欢开玩笑的人。
见到叶振邦在思索,罗耀武也就没再说下去。
“既然军长赏识,我就说说我的看法吧。”叶振邦也闲得无事,反正美军特种部队不大可能在白天攻击防空阵地。“我觉得,有两个问题欠考虑,一是对美军的认识,二是自身准备。”
罗耀武点了点头,鼓励叶振邦说下去。
“我们必须承认,美军很强大,比之前想像的还要强大。”
“这是当然,不然也不会打成这个样子。”
“美军有弱点,比如过分依靠技术装备,对后勤保障的需求非常高,但是我们更应该重视美军的优势。”叶振邦点上烟,借机迅速思索了一下,才开口说道,“远的不说,我参加过朔州保卫战,非常清楚美军的攻坚能力。虽然城市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现在,从没得到过有效解决,但是美军无疑走在世界前列,总结了许多经验,城市攻坚作战的能力不容低估。”
“那么为什么要把a集团军顶上去?”
“因为美军不想付出太大的伤亡,而城市战的最大特点就是伤亡巨大。”叶振邦回答得非常干脆。“更重要的是,美军投入的兵力仍然非常有限。现在冲在前面的只有三个师,即便算上第二机步师,也就四个师,大约只有韩军的十五分之一,就算只算前线部队,也只有韩军的五分之一。投入少,又不想遭受太大损失,美军就只能把最艰难的城市攻坚作战交给韩军。”
“不仅如此吧?”
叶振邦点了点头,说道:“其次就是美军知道我们会反击,而且是全面反击。第二骑兵师没有攻入丹东,始终在外围活动。这支部队不但擅长进攻,还擅长野战防御。很明显,美军指挥官已经做好了应对我军反击的准备。”
罗耀武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也点上了香烟。
“这就是我提到的第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低估了美军的战斗力?”叶振邦知道他的话已经被罗耀武听了进去。“如果是,我们的作战计划就存在很大的问题。我个人认为,一次歼灭两个美军师的过于艰难,应该缩小目标,重点打击一个美军师,力求歼灭。如果无法歼灭,也要将其打残,使其失去作战能力。”
“有道理。”罗耀武做了最简短的点评,接着问道,“那你认为,应该集中力量歼灭第二骑兵师,还是第四步兵师?”
“虽然第二骑兵师离我们的主力部队较近,但是我觉得还是应该对付第四步兵师。”
“为什么?”
“首先,第四步兵师是一支突击型的轻装部队,快速突击能力非常厉害,熙川一战就是最好的证明。这样的部队,在防御作战中肯定吃亏。如果能让第四步兵师停下来,迫使其转为防御,我们的胜算就将大大增强。与之相比,第二骑兵师虽然也是一支突击型部队,但是编制更加完备,战斗力也更加全面。再说了,我们还没有与第二骑兵师交过手,不知道这支王牌部队的底细,要是吃不下去,就会被噎着,说不定还得吐出来。与其冒险对付第二骑兵师,还不如稳当一点,拿第四步兵师开刀。”
罗耀武呵呵一笑,大概认同了叶振邦的观点。
“其次,从美韩联军的部署来看,重点在西面,第四步兵师在东面佯攻,第七步兵师与b集团军起衔接作用。如果我们集中兵力攻打第二骑兵师,美军就会顺势变阵,让第四步兵师打主攻,向我后方做大迂回穿插,迫使我军全线撤退,化解西面的危局,甚至取得全面突破。如果我不退,只要后方补给线被切断,那就是全军覆没的局面。”
罗耀武锁紧了眉头,见到叶振邦还没说完,也就没有打断他的话。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丹东邻近朝鲜,美军的补给问题并不严重,第二骑兵师与a集团军完全可以背靠朝鲜作战,大大提高了我军的歼敌难度。第四步兵师则不然,必须快速南下,不但后勤保障线更加漫长,说不定还要将韩军c集团军丢在后面。如果能够抓住机会,说不定还能买一个送一个,把c集团军干掉。”
“只是这么一来,丹东必然失守。”
“不这么打,我们有多少把握守住丹东?”
罗耀武愣了一下,随即苦笑了起来。
“失守只是迟早的事情,既然如此,就应该尽量利用丹东。如果我们能够歼灭第四步兵师,让美韩联军无法向内陆扩展,就能迫使敌人向大连方向进军,而我们则能在辽东半岛上建立一条战略防线。要是能将战场控制在辽东半岛之内,就算丢掉了丹东、哪怕是丢掉了大连,我们也不会输掉这场战争。”
“看来,确实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啊。”
叶振邦笑了笑,知道军长在夸奖他。
“你真的没有当过参谋?”
“没有,只是一时想到,细节部分还欠缺考虑。”
“完善细节是参谋的事,你不是当参谋的料。”
叶振邦愣了一下,没有反应过来。
“让你当参谋那是屈才,如果大二十岁,经验更丰富一些,坐在这里的就是你,而不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