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茶事(2 / 2)
更重要的是,似乎蒋洁茹颇为有心。仅仅相识不过十日,她就已经摸清了钱惟昱似乎并不讨厌煎炸的食物、但又偏好清淡口味的矛盾饮食喜好——否则,相信这世上是不会有人特意大费周章用橄榄油来制作那些点到即止的油煎小点心的。
……
钱惟昱因为起得晚了,当天算是早膳午膳夹在了一起,所以美食当前也不客气。风卷残云把三四样点心和粥菜都用尽了,这才又端起蒋洁茹一开始泡的花茶一边细细抿着和蒋洁茹闲聊。
丫鬟们似乎都去躲懒了,也没人进来收拾服侍。当然也有可能是蒋洁茹提前把丫鬟们都赶开了,好方便她亲手服侍小王爷。
钱惟昱看着茶杯的时候,就一直觉得心头有一种想要说些什么却不知道从何说起的念头。一开始他还以为是自己色心萌动所以心思乱了,稍微沉静了一下后终于想起了想问的事情。
原来,这个年代的人喝茶,喝的都是煎茶。钱惟昱本人对于喝茶的手法不讲究,这几年也是一直喝的煎茶,从没想过要文艺范儿地改良什么。何况就算是繁复的煎茶,以他的身份需要亲自动手的时间也不多,就算偶尔动手亲自点茶那也不过是当修养身心实习一下茶道罢了。
但是恰才蒋洁茹递给他的那杯花茶因为用的是鲜花和干花制作,所以和后世的泡茶一样是热水冲泡的,这才引起了钱惟昱心中改良茶叶贸易的念头。
“小茹,你家东洋南洋的航路都是跑的,贩卖的茶叶定然不少吧。如今这大琉球可有茶叶种植么?一般卖到外藩去的茶叶,都是何种式样的呢?不会和蔬菜果品一样陈腐朽烂么?”
“茶叶不比菜蔬果品,要想避免朽烂,法子还是不少的。如今奴家家中卖的近的茶叶,比如到日本交趾等地的,多是用褐茶中的珠茶;至于要贩卖得更远的话,比如给黑衣大食人,那么褐茶还不足以保鲜,只能是把茶叶反复煎制发酵成黑色,随后把黑茶制成茶砖,再用油纸包了,如此最多可保茶叶两年不坏。
只是褐茶好歹还有三五分新鲜煎茶的清香,若是黑茶的话,那便色香味去了大半,而且颇有酸涩之味,其苦味也浓重许多。听说只有大食人、辽国人和回鹘、吐蕃等藩人才会对于黑茶照买不误,为的是解腻养生,至于日本、高丽等地,如果把黑茶卖过去,那便少有人愿意喝了。几年前家父去日本的时候也试过带了一些黑茶兜售,几乎没有买家。”
稍微听了几句,钱惟昱就对如今汉人的茶叶贸易现状掌握了七七八八,另一方面也对蒋洁茹对行商事故了如指掌的博学颇为赞赏。钱惟昱体内那个后世的灵魂原本是个白领胖子,所以对于茶叶的“减肥解腻”效果还是很熟悉的,后世有一阵子也流行过“黑茶养生”的调调,不过那种奇怪的东西在钱惟昱看来还不如分别喝绿茶和酸奶呢。
不过,如今这个时代,汉人的黑茶砖对于北方的游牧民族可是非常重要。匈奴、突厥时代的北虏蛮夷,健壮者的平均寿命也就三四十岁(不算横死之人),年纪再衰老一些的话,常年纯肉食带来的各种类似于三高、消渴的毛病就会让匈奴人和突厥人寿数受限。而汉唐等朝代,北方胡虏也一直没有能够压过南朝形成毁灭性的结果。
后来两宋和明朝虽然对抗北虏不力有其自身原因,但是如果仔细考据一番,掌握了饮茶解腻的延寿秘法之后,无论是契丹、女真还是蒙古,对南朝的威胁都大大增加了。也许,提前改良一下茶叶贸易的配方,为茶叶在其他海外市场找到替代销路,也是一种未来制约北朝的辅助手段呢。
如今,茶叶的保鲜技术还没有发明出明清两朝的炒茶,所以茶叶保鲜比明清时候更麻烦。出现炒茶之后,哪怕密封包装技术还没盛行,中度发酵的乌龙茶就足以行遍印度洋了,就算要绕好望角去欧洲,使用深度发酵的红茶也就够了。而如今,乌龙茶和红茶还只能分别被褐珠茶和黑茶砖顶替,不但保质期短,口味也更为恶劣。
可以说唐末宋初的年代,茶叶在汉人的对外贸易中,更多是以一种药品的姿态出现;而不是如同晚明和清朝时候的茶叶那般兼具药品、嗜好品和保健品三重身份。
想到这里,钱惟昱也就不难明白,为什么汉人在对大食人的南洋贸易中,如今还是以丝绸和瓷器两大类来作为顶梁柱;而茶叶贸易仍然只停留在国内贸易为主、海外药用贸易为辅的程度了。
“小茹,花茶很好喝,孤很是喜欢——不过,下次煎花茶的时候,可不可以直接把整片的茶叶加进去呢?以你的厨艺,孤很是期待可以弄出更加醒神美味的仙家饮品呢。”
钱惟昱知道,发明了绿茶冲泡饮用之法只是茶叶改良的第一步,如何高效地保鲜、生产乌龙茶、红茶还需要很多的后期努力。但是他相信在烹饪和经商上颇有天赋的蒋洁茹一定不会让他失望的。反正,如今他也不急。